首页 大唐神相

第一百八十六回 陆贽上疏论国纲 希烈僭狂称天皇

字体:16+-

1

正所谓江山易改,本性难移。

经历了泾原兵变的磨难,李适只是稍稍有了一些愧悔和醒悟。他开始尝试着,思忖、反省自己在治国的方法,施政的方针与策略等诸多方面,存在的诸多问题。

经历一个多月的磨难,与翰林学士陆贽、姜公辅、吴通微等侍臣的同甘共苦,李适与陆贽等翰林学士,亲近了许多。

闲暇之日,李适总喜欢与翰林学士陆贽等大臣一道,谈论朝廷的治理得失。

2

翰林学士陆贽,字敬舆。天宝十三载(754年)初,陆贽出生在浙江嘉兴,一个普普通通的平民家庭里。

但陆贽从小,就聪明好学,聪慧早熟。十八岁时,陆贽进京,参加殿试,一举高中,考取了进士,在京师长安,等待朝廷的任命。

那时,安徽寿州刺史张镒,为人忠厚,秉公执法,官吏百姓对他的评价较好。

陆贽考中了进士,却一直没有等来朝廷的正式任命,就慕名前去,拜访寿州刺史张镒等贤明士大夫。

张镒、陆贽二人一见面,相谈大是投机。

他们俩呆在一起,几乎是无话不说,海阔天空地神聊,内容涉及天文地理、为人处事、社会朝政等诸多问题。

整整谈了三天三夜,他俩都有相见恨晚的感觉。两个人很快就成为了知己,忘年之交。

张镒十分清楚,陆贽的家庭十分贫困。临别之时,张镒就豪爽大方地送了陆贽一百万钱,作为见面礼。

陆贽却分文未取。最后实在无法推却,陆贽就收下了张镒赠送的一包茶叶。

不久,陆贽被朝廷授为陕西渭南的县尉,开始到地方上任职。任职期间,陆贽以为官清廉,性格爽直,忠君爱民而著称。

3

陆贽尤其善写文章,为人忠心耿耿。官吏百姓赞扬陆贽,说他谏诤数百篇,都从仁义道德,治理国家的高度,讥陈时弊;或是从建立法制,依法治国等方面,向皇帝进谏,很有远见卓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