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转眼之间,新的一年,贞元元年(785年)春季到了。
贞元元年(785年)正月初一,正逢元旦佳节,李适心有所寄,于是下旨,宣布大赦天下,改年号为“贞元元年”。
这些日子以来,在李泌等贤明士大夫和文武大臣的辅佐和协助下,大唐朝廷的日常事务,终于有了一点点起色。
然而,大唐朝廷的诸多危机,并没有完全根除。
从去年开始,就已经越发严重,遍及全国各地的蝗虫等自然灾害,产生的严重后果,如今开始显现了出来。
北方州郡,不仅是草木等植物被蝗虫吃光,一片焦枯,稻子也没有多少收成。
大规模的饥荒,在大唐各道发生了。尤其是北方州郡,形势更加严峻。
北方各地的道路上,横卧着很多饿死路边的穷苦百姓。
到了今年贞元元年(785年)的正月,蝗灾等自然灾害造成的险情,依然没有多大的缓解。
朝廷上下,充满着萧索忧虑的气氛。
可是,大唐帝国的最高君王,皇帝李适,衣食无忧,依然颟顸依旧。
李适根本就没有心思,去考虑百姓的生计死活,他一门心思考虑的,却也并不是破解朝廷内忧外患,百姓水深火热这些紧迫焦虑的问题。
李适心中念念不忘的,是如何千方百计去充实大盈库、琼林库,召回他最宠信的臣子卢杞,这个让他的皇帝威严和虚荣心,能够得以充分满足的臣子。
李适一心希望,能够将自己宠爱的臣子卢杞,从卢杞的贬所,召回京中任职,继续掌控朝廷大权,忠心耿耿地辅佐他这个皇帝,完成中兴大业。
2
李适也毫不掩饰,自己对于卢杞的喜爱和信任,常常对着侍卫大臣抱怨道:
“诸君:
朕有时真不明白,人们常说,君臣同体,可为什么如今,君王和臣属的意见和看法,常常很不一致,令人疑虑不安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