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师开始和姥姥过着相依为命的穷困日子。父亲萧山河生前为山民看病,从不收诊金,有时还将采摘到用不完的多余药材,卖给生药店后,将得来的钱救济贫困的山民。
萧山河说自己并不需要钱:“吃的,我们自己种了田,穿的,山民经常给我们送了,病了我自己能治,家里面坐的椅子,睡的床,山民得知我们缺,立刻给我们伐木造出来,我们已经很富有。”
如今,萧山河过世,曾经受过萧山河恩惠的山民合力把萧山河的丧事料理了。星师与姥姥,老妪孤儿相依为命,山民本来就已经很贫困,朝不保夕,吃了上顿没下顿,当然不可能长期照顾接济得了他二人。
“姥姥,我随父亲学习草本医理已有三年,《内经》《唐本草》《难经》《伤寒论》这些医药本草书籍都我已粗读三遍,我也能像父亲一样,替山民看病。”星师对烈日下正屈着佝偻的腰正在翻土种黍麦的姥姥说。
“千万不要,你还是一个小娃,仅仅十岁,你父亲行医二十五载,也不敢说已然摸透医理草药,治病救人不是一件闹着玩的事,搞不好会出人命的,再说,就算你真学会了,你一个十岁的毛头小孩,谁会信你?”姥姥额上汗珠如豆,一根琥珀发簪是四十年前她的唯一嫁妆,历经岁月洗练,庆幸仍在她银白的头发上。
“姥姥,要不,我替你翻土吧!”星师从田埂边跑了过去,拿过比他还高的锄头。
“这,这,这不成,你还小,怎干得了这种粗活,快回到边上去。”姥姥没有松手那把锄头。
“我能拿得起,姥姥。”星师说道。
“不、不、不行,你个子还太小,身体还在成长,本来是该去念书的年龄,无奈我们家实在太穷,无法给你请得起先生。”姥姥说到后边已经有些哽咽。
姥姥不肯放开锄头,星师看到姥姥伤心的面容,只想安慰姥姥:“姥姥、姥姥,我会背《道德经》和《论语》,山里的人家都夸我聪明,你不信,我背给你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