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云看着她不知怎样安慰才好,过了片刻,黄鹤扭过头来问:“你俩还好吧?”白云一脸的迷惑:“什么还好吧?”“就是那个事。”按黄鹤的想法,夫妻怄气归怄气,但只要是在一个锅里吃饭就免不了要做那个事,白云却脸一红:“刚从沙洋回来时他根本就不沾我的边,后来怕我不好想,又说要为娘服齐衰,还是他睡他的,我睡我的”。
怕又惹得她伤心,黄鹤把话往旁边引,问她服齐衰之丧的来历。白云说:“那还是在春秋时期,齐景公去世,一些王公贵族因为纲纪松弛,丧期尚未过半就‘除景公丧’,全无哀敬之心。这事传到民间,老百姓有样学样,也就跟着不愿把三年之丧服完。《论语·阳货》里就记载了这样一个故事:孔子的学生宰我对孔子说,‘三年之丧太长,一年就可以了,因为旧谷吃完了,新谷已经上来;钻木取火用的木头每季不同,一年也就轮了个遍。’孔子反问他,‘父母死了仅仅一年,你就像常人那样吃精米,穿有文彩的衣服,于心可安?’宰我说,‘心安。’孔子说,‘君子居丧期间,总是口不甘味,闻乐不乐,居处不安。既然你觉得心安,那你就这么办吧!’待宰我出去后,孔子生气地说宰我不仁,说孩子生下之后,要精心抚养三年才能离开父母的怀抱,所以才要天下人都奉行三年之丧,为的是报答父母之恩,宰我这样的人,‘有三年之爱于其父母乎!’”
黄鹤说:“既然如此,那为什么为父亲服斩衰三年,为母亲只能服齐衰一年?对于子女而言,父母之恩是没有高低的啊。”
白云答道:“《礼记·丧服四制》里是这样解释的,‘天无二日,土无二王,国无二君,家无二尊,以一治之也。故父在为母齐衰期者,见无二尊也。’可见,只要父亲尚健在,就只能为母亲服期年之丧。当然,为了顾及子女的哀思,期年之后可以‘心丧’,直至三年期满。如果父亲先去世,那么可以为母亲服‘齐衰三年之丧’,丧期与父亲相同,但丧事的等级还是齐衰,依然与斩衰有区别。到了本朝当今皇帝制定了个《开元礼》,把对母亲的服制改为不管父在父不在一律齐衰三年,可民间大多还是按古制来,服丧一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