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大元汪家军

第四十五回 陇歙两族同尊祖 南北二汪互通谱

字体:16+-

却说汪寿昌见汪泽民来访,便询其身世故里,仕途经历。这正中有备而来的汪泽民的下怀,乃侃侃而谈:“我汪氏本周公旦苗裔,春秋时鲁成公黑肱支子之后。因出生时,左右手分别有‘水、王’纹络,合之为‘汪’,遂以汪为名,食邑颍川。其孙诵,便以祖父之名为姓,于是从周王朝的姬姓中分枝出来。东汉末年,我三十一世祖、龙骧将军汪文和,避乱南迁,成为江南始祖。隋末唐初,四十四世祖汪世华,在家乡歙县起兵,据有歙、宣、杭、睦、婺、饶六州,建吴称王,保得江南一方太平。唐武德年间,汪世华为了华夏大一统,主动放弃王位,改名汪华,奉表归唐,得以荣封越国公,授歙州刺史、六州总管。其有九子二十五孙,在下便是其二十七世孙,为汪氏七十一代。”见汪寿昌听得入神,汪泽民又接着道:“晚辈乃前朝端明殿大学士汪藻七世孙。幼承庭训,诗书传家,侥幸得第,遂入仕途。只是官卑职小,不谙世事,还请大人指教与提携。”

寿昌闻言笑道:“好说,好说。你的才干,老夫早有耳闻。今日一见,真是少年彦俊,当今奇才,他日必是国家栋梁。”泽民谦逊道:“哪里,哪里!岂敢,岂敢!大人过奖了!”

寿昌见其对自己的家世,说得清清楚楚,有条不紊,很是赞赏,便问道:“你们世系这样清楚,想是有世代相传的族谱喽。”

泽民答道:“有。自我三十一世文和公治谱以来,江南各地汪氏均有其谱。此前缺略,又经三十五世淮安侯汪旭补阙拾遗,均给补全了。后至唐贞观十二年,朝廷诏天下进呈谱牒。我四十四世越国公汪华,奉诏上呈族谱,颇受赞誉。其子孙遍及江南,而三子汪达因征西有功,授会州刺史,袭越国公爵,遂世居陇西,为当地望族。故开元初,定十大姓为国之柱时,我河西汪排为第六。可惜年深日久,朝代变迁,这达公后裔与我江南汪氏,早已失去联系了。宋绍兴年间,十八岁的应辰公,高中状元,曾任吏部尚书;后其弟应龙、子汪逵,先后登第,故人称‘一门三进士,父子两尚书。’宋帝赐‘江南第一家’以旌表。这族中的荣耀,家谱均详载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