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处……”
“嗯……”
“我没有想到,戚老师家里存在这样的困境。他,好像没有向局里要求过什么……”
“是,这几年,他有时会回到局里来,一般会先向报刊处负责人和新闻出版局人事处的我汇报一段时间的工作内容,接着就到报刊评审室与老同志们聊聊工作,听大家说一说报刊评审的事情,然后再说一说他与老前辈们推动‘庭院经济与文化研究会’的情况,包括又举办了什么活动,在哪些村设立了培训点、联络了哪些科技人员,开展了哪些技术指导,在哪里帮农民朋友建立了果园、养殖基地,又结合思想工作,组织哪些老同志去做了爱国主义宣讲,组织了哪些节目,开展了哪些庭院文化活动……可他从来没提到过自己爱人重病的事情,也从来没有抱怨过津贴低。他自己还要想办法租办公室。研究会临时办公室被人家强拆赶出来的事,还是杨长珍委员偶尔与局领导在一起开会说起,我才知道的!”
“真佩服这些前辈,这样的条件还能坚持!”即将接任的王处长与冯处长回局里的路上坐在车里谈论着戚科夫与研究会的事,两人感叹不已,“我在报纸上也看过他们的宣传。现在郊区乡村的农民们进一步认识到知识、科学、技术是走进致富大门的金钥匙,所以家家有‘行家’、村村有技术骨干,有不少农民通过学习获得了专业技术职称,而戚老师他们办的培训班,第一届毕业生的33人中就有11人担任了村里的庭院经济专管员,8人担任村办‘多功能场’与果园的负责人或技术人员。”
老冯处长了解得更加全面:“另一方面,他们深入农村,影响或推动了越来越多的农民家庭开始重视孩子的教育与学习投入,而乡里与村里也更加重视思想德育工作。戚老师他们帮助乡里或村里组织农民朋友去参观中共一大、二大会址、革命历史展览。他们不但宣传爱国主义思想,而且结合创建卫生城区、推动家庭消防安全、促进邻里和睦、传承优秀文化等要求,由老红军、老将军、老劳模、老艺术家们自编小品、相声、故事、演唱等开展多种形式多种主题的宣传,有效提高了居民们的文化与文明素质,促动越来越多的人同步跟上物质、精神文明建设。这一方面的努力,意义深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