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师弘文馆一事很快就传开了。
古人吃瓜的速度其实也不慢,就算是道路艰难,传递信息的方式非常慢。
可京师发生的事儿,特别是两首词两首诗都是能够传世之作,且内容又非常传神,自然传得很快。
连说书人都根据这段内容,编撰出来一段奇闻。
燕地才子一词一诗访弘文,监国太子提笔赋文镇古今。
话说贞元二十三年夏,燕人使团……。
书中,监国太子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坐镇东宫,一边商议陇右道赈灾之事,一边提笔写诗词,一诗一词传唱天下、声震古今。
众里寻他千百度。
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一首青玉案,被人奉为元夕词第一,和词圣所写的词,已经是不分伯仲。
不少不怎么喜欢词的读书人,也被这首青玉案所折服。
而一首春江花月夜,已经被读书人奉为经典,在很短的时间内就已经倒背如流。
并且,也有不少读书人读了春江花雨夜之后,竟然有所感,拿出了昔日的手稿,细心修改之后,也可以拿出手了。
读书人嘛。
得到这样的好诗词,都是第一时间告知自己的知己好友,让他们也能第一时间欣赏到这样的好诗词。
特别是那些本就支持太子监国的老儒生,更是称赞不已,让人抄写了很多份儿,传遍各地。
而弘文馆这些天,也都是人满为患。
门栏都快要被踏平了。
很多人都想要一睹太子殿下的文采。
也都被这一词一诗一字给亮瞎了双眼,再配合当时萧奕写出这一词一诗的场景,众人无不佩服。
这一下子。
很多读书人都开始向着太子殿下。
总觉得太子殿下有着这样的文采,必定能够把大乾治理的更好,也必定能够解决眼前大乾所面临的诸多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