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州县城方圆三四里,是个不大不小的城市,其中医馆也有不少。
城北最著名的医生姓宋,外号宋一针,说的是他的银针厉害,小来小去的病,一针就好。
除了宋医生之外,还有一个姓郑的和姓潘的两位医生,分别居住在城东和城西。
这三位医生说起来各有千秋,所擅长的方向也有所不同,例如宋医生擅长调理脾胃,而郑医生则擅长正骨,潘医生不但每一样都会一些,而且对小儿用药颇有心得。
百姓们日常看病,往往会直奔药堂,一副药方开出来,价钱也不算太贵,二三两银子足够了。
但是对于百姓们来说,只要还没病得要死,都不会按方抓药,而是头痛医头,脚痛医脚,大多数舍不得银子,往往是小病拖成大病,大病要了人命。
除非那些影响生活,使人丧失劳动能力的病,才会狠狠花上一笔钱,去医馆开药。
秦朗在路边买了两包龙须糖,边走边吃,一边打量着街边的建筑。
他围着魏州城转了两圈,发现这个小城只有十来条主要街道,而宋、潘、郑三位医生的医馆,恰好位于三个方向最为繁华的区域里,分别占据了城北、城西和城东。
唯独留下了城南,没有人在城南开医馆。
秦朗一方面觉得自己要开的医馆诊病开药的方式跟其他几位大夫都不一样,另一方面觉得跑到这三位医生的医馆旁边开张,未免有点挑衅的嫌疑,所以他就往城南逛逛。
城南之所以没有医馆,只是因为穷。
城北是府衙所在,达官贵人常来常往,城西居住的多是富商,而城东则是府衙的文吏和衙役等。
只有城南,大多数都是平头百姓,几乎没有什么有钱人,连高大一些的建筑都没有,大部分是普通泥草房,少数有些砖瓦房,也都格局不大。
不过也不是没有好处,城南的路比城西和城东更宽一些,因为城南原本都是耕田,后来人多了,才渐渐形成聚居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