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心里已经对孟浩服气了,但众多专家却没有让孟浩这么容易离开。
孟浩提出的各种新奇的技术和理念实在是让他们无比好奇,纷纷强行将孟浩留在会议厅。
他们可不会放过这么好的机会。
“你提出的超大型集成电路技术,支撑它运行的理论到底是什么?10000个晶体管,足足是我们当前所使用的大型集成电路的两倍。”
杨勃劳又开口问道。
“因为我使用了全新的材料,它可以应用数量更加庞大的电路数量。同时,我进行了更复杂的三维构建,将密度提升到了原本的两倍。”
这一点,孟浩并没有详细说明,因为这是机密,所以他只是粗略介绍了一下自己的手法。
杨勃劳坐下后,张晓峰又问道:“重型轰炸机的体积非常巨大,这可不是把轻型轰炸机等比例放大这么简单的,你设计的轰炸机能起飞吗?”
“当然能。”
孟浩转身,在黑板上写下了三个参数。
分别是飞机的滑跑速度340公里/小时,正常情况下空气的速度范围400m/s—500m/s。
而最终形成的升力系数,孟浩却只写了一个无量钢的值,3.0。
这是相当简略的表达方式,一般人看到肯定会一头雾水。
但在场的战机专家们却是看懂了。
他们立刻取出纸笔,根据孟浩给出的机翼、机身等数据,套入不同的公式开始计算。
最后得出的系数普遍在1.9至2.7之间。
“嗯,如果升力系数能达到3.0,这个数据的确是可以起飞的,以轰炸机的体积和质量来看,已经是非常高的参数了。”
张晓峰总结着说道。
就这样,孟浩在会议厅中不断回答各种问题,简直可以称得上是“舌战群儒”了。
愣是到了半夜时分,一群中老年人却还丝毫不知疲倦,每个人脸上都因为求知欲而写满了亢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