怼完东林文官,崇祯特开心,但出了大殿,他又心事重重。
文官中有对大明忠心耿耿的人,他都记在纸上,并把韩爌、袁可立、孙承宗等有名望的人都提拔进内阁,但这些忠臣才让他头疼不已。
他们最大的特点就是太死板,只认死理,一点面子都不给皇帝留。
崇祯想提拔卢象升,内阁齐问此人在大名毫无建树,陛下为什么提拔?
此人是大明未来的希望,他能力挽狂澜,曾经在······这些理由都是崇祯在模拟世界中知晓的,现在说出未来的事,别说阁臣不信,就算他们信,崇祯敢说么?
没有理由,内阁自然不同意,他们不给圣旨写票拟,吏部见到直接封驳,圣旨就变成一张废纸。
没办法,崇祯只能发中旨。
但更让他无颜的事发生了,卢象升居然拒诏。
说什么朝廷委任官员,都要经过吏部廷推,这才是唯一正途。
皇帝直接下旨任命,不符合规矩,这官我当不了,请陛下收回成命。
这直接成为崇祯的大笑话。
言官纷纷上书谴责他绕过廷推任命官员,朝臣也强烈反对,崇祯直接下不了台。
他这样任命,也是为了明年建奴入寇做准备。
阻力这么大,崇祯不得不做出人员变更。
首辅韩爌被罢免,派去陕西赈灾,孙承宗派去平乱,袁可立专管辽东防务。
他刻意提拔温体仁、周延儒、王永光、申用懋等人入阁,这些人本事不大,却贵在听话。
崇祯的想法很简单,也很直接。
魏忠贤弄军饷,边军就有活力。
只要毛文龙还活着,建奴就不敢义无反顾绕道蒙古入寇。
反正他已清楚建奴入寇的线路,他早想好对策,往长城防线上的龙井关、大安口补充兵力,严防死守。
再往顺义、通州调兵遣将,布下重兵,到时候建奴肯定会无功而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