卫异在收到刘表的使者后,便准备动身前往荆州。
“荆州分为三派,一派以伊籍为首支持大公子刘琦,另一派便是以蔡瑁为首支持二公子刘琮,还有一派便是以蒯越为首的中立派。”桓阶言道。
“那这三派哪个实力比较大些?”
“自然是支持刘琮,刘琦早年丧母,并没有多少助力,因此势力单薄,但唯独他是长子的原因,倒是有一些名士支持刘琦。”
“废长立幼,自古以来都是取祸之道,战国时,赵武灵王乃一代雄主,最后却被自己的小儿子赵惠文王活活饿死,这便是废长立幼的下场。”辛毗叹道,
赵武灵王因为思念死去的爱人吴娃,废了长子赵章,立了吴娃的儿子赵何。而且做的特别出格,别的君主废长立幼都是废了长子的太子位,立幼子为新太子,他可倒好,废了长子的太子位,直接一步到位立幼子做国君,他自称主父退居二线。本来都在掌握之中,问题是赵武灵王在带着两个儿子去沙丘宫巡视的时候,看到跪在自己跟小儿子下面,唯唯诺诺的长子赵章时心疼了,觉得自己做的太过分了,长子没犯啥错就这么把他废了。于是,想到了一个补偿办法,把赵国分为南北两块,南面归小儿子赵何,北面归长子赵章,自己管理两个王。这算是埋下了祸根,已经做了国君的小儿子和重臣们不同意,便想要先下手为强除掉赵章,结果将赵章逼急了,起兵造反失败,无奈逃到了赵武灵王的寝宫里,最终的结果是在赵何的授意下,赵章被杀,赵武灵王被兵围三月活活饿死。
历史上绝大多数君主废长立幼都是因为宠爱幼子的母亲,但这个理由肯定不充分,总不能公开对朝野上下说,自己因为太喜欢某某妃子,所以立她的儿子做太子吧。但是国人总能想到变通的方法,那就是所谓的“立贤不立长”。不过这种办法自欺欺人的表现太过明显,因为幼子究竟贤不贤往往是君主本人说了算。要想理由足够充分,还是要看具体情况,要么幼子确实足够贤,要么长子足够无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