卫异面带微笑,看相伊籍,可是突然脸色开始变换,变得凶狠而又犀利,而看到这一幕到伊籍不禁一怔,这种眼神,仿佛是一头狼在盯着他,让他瞬间感到不寒而栗。
“伊先生的意思是袁绍不可战胜?可在末将的眼里,袁绍虽盛,却不足惧也,我观袁绍有十败,而曹公有十胜,诸位请听!”
说完拿起一旁离自己最近的酒尊先是一口饮尽,样子是何其潇洒。
“袁绍出身高贵,繁礼多仪。曹公体任自然,此道之胜也;
袁绍以逆动,曹公以顺率,此义之胜;自桓、灵以来,政失于宽。
袁绍以宽济,而曹公以猛纠,此治之胜也;袁绍外宽内忌,任人唯亲。
曹公外简内明,用人唯才。此度之胜;袁绍多谋少决,曹公得策辄行,此谋之胜也;
袁绍沽名钓誉,曹公以至诚待人,此德之胜也;
袁绍亲小人而远贤臣,曹公虑无不周,此仁之胜;
袁绍听谗言而惑乱,曹公明察秋毫,浸润不行,为明之胜;
袁绍混淆是非,曹公法度森严,此文之胜也;
袁绍好为虚势,不知兵要。曹公能以少克多,用兵如神,此武之胜。故末将以为,曹公有此十胜,早晚必败袁绍!”
很多人会把诸葛亮的《隆中对》和郭嘉的《十败十胜论》做对比。
公元197年(建安二年),荀彧提出的四胜四败论。那时,曹操刚刚从征伐宛城张绣的战争中败退回到许都。当初,由于袁绍迟疑难决,错失了拥立天子之功,此功反为曹操所得。
事后,袁绍一直对此耿耿于情。所以,当袁绍闻知曹操被张绣大败,心下甚为得意,遂写信讥讽曹操,曹操见信,心下大怒,打算攻打袁绍,又担心实力不够。见此,荀彧问曹操为什么发怒。曹操便将袁绍的书信拿给荀彧看。荀彧看后,先以刘邦、项羽二人强弱之势为例,劝慰曹操,接着为了以安曹操之心,后又提出了“四胜四败”之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