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绍不顾沮授的劝阻,继续准备向黄河推进,白马被毁后,袁军这边押运粮草的路线收到了阻碍,只得命郭图前往荥阳搬运粮草,准备维持一段时间,紧接着又命远在邺城守家的逢纪押送粮草,并再度调兵二十万,准备与曹操决一死战,不仅如此,袁绍准备与曹操决一死战,不仅如此,袁绍又命他的三个儿子分别从自己的封地开始集结兵力,准备倾举国之力对抗曹操。
袁绍是下了血本,集结了七十万大军,全部向黄河这边集结,曹操自然也知道了这点,便率领十五万大军撤回黄河,并向官渡开始扎营。
官渡,这片地名估计无人不知无人不晓,官渡之战是东汉末年“三大战役”之一,也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以弱胜强的战役之一。建安五年(公元200年),曹操军与袁绍军相持于官渡(今河南中牟东北),在此展开战略决战。曹操奇袭袁军在乌巢的粮仓(今河南封丘西),继而击溃袁军主力。此战奠定了曹操统一中国北方的基础。
最开始没有人会看好曹操,因为袁绍据幽州、冀州、青州、并州,尽有河北之地,意欲南向以争天下。这样,华北最重要的两个政治军事集团,决战势所难免。起初形势袁强曹弱。袁绍已无后顾之忧,地广人众,特别是袁绍的统治核心——冀州,在汉末三国时期,“冀州户口最多,田多垦辟,又有桑枣之饶”,“冀州民人殷盛,兵粮优足”。
曹操则是处于四战之地,除了北方的袁绍,关中诸将尚在观望,南边刘表、张绣不肯降服,东南孙策蠢蠢欲动,暂时依附的刘备也是貌合神离。尽管如此,当时的一些有识之士,包括曹操的谋士荀彧、郭嘉,还在张绣麾下的贾诩,以及凉州从事杨阜,在综合分析了曹、袁的优劣后,认为袁绍外宽内忌,好谋无决,他们都看好曹操,认为局势会向着有利于曹的方向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