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岳南:中国考古探秘纪实文学丛书(全11册)

走向夏墟

字体:16+-

当这个新时代到来的时候,一个在中国考古史上无法回避的人物,为夏文化的实质性探索揭开了辉煌的一页,这个人就是杰出的历史学家和考古学家徐旭生。

关于徐旭生其人其事,从他的助手、考古学家黄石林为其所写的传略中可以看出一个大体的概况:

徐旭生,原名炳昶,1888年12月10日(清光绪十四年十一月初八)生于河南省唐河县桐河镇砚河村。自幼生长在书香门第。青年时代,徐旭生对中国古史产生了浓厚兴趣,这为他后来进行古史和思想史研究打下了基础。

徐旭生

徐旭生与瑞典探险家斯文·赫定等组成西北科学考察团赴中国西北考察时留影(徐为中方团长)。在这幅照片下,徐旭生有一段提词:“这是我在额济纳河动身西行的时候我的朋友马益占给我照的像。他以后把照片寄给我,并且附了一首小诗:‘我师出发前,惹我颇缠绵。明知是暂别,心总不自然。’哪里料到这一别就成永别了,呜呼!徐旭生民国十九年八月五日。”

1906年,徐旭生肄业于豫学堂。这年冬季,考入译学馆学法文,于1911年毕业。1912年,在彰德中学教算学和法文,数月后,考取公费留学法国。1913年春至1919年春,在巴黎大学学哲学,1919年夏天回国。

从1921年起,徐旭生任北京大学哲学系教授,讲授西洋哲学史,并着手翻译威伯尔《欧洲哲学史》。其后又与乔曾劬合译波兰作家显克微支[1]的长篇历史小说《你往何处去》,这是该书最早的中文译本。

1925年,徐旭生出任当时具有进步倾向的政论性周刊《猛进》主编,并发表了题为《我们应该有正眼看各方面的勇气》的时事短评,这个短评引起鲁迅的重视。鲁迅因而在《语丝》周刊上写了《论睁了眼看》的文章,就此进一步展开论述。从此之后,徐旭生与鲁迅建立了友谊,并经常通信讨论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