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岳南:中国考古探秘纪实文学丛书(全11册)

真假亳都之争

字体:16+-

邹衡,1927年生于湖南澧县,先就读于长沙兑泽中学,抗日战争时期随家迁往四川并入国立十八中学就读,1947年考入北京大学法律系,一边主修法律学专业,一边旁听文、史、哲等学科的课业。就在这个期间,一位历史系的教授向学生们推荐了郭沫若著的《青铜时代》等几本书籍。邹衡在中学时,对文学类的书籍看得较多,对历史学一类的书却极少涉猎,这次经老师推荐,买来郭沫若的书一读竟很受震动,立刻感到郭沫若的学问很了不起,确实属于大师。由于对郭沫若的崇拜,就自觉和不自觉地感到历史学是一门大学问,比其他学科的学问都大。尽管这个想法有些偏颇,但他当时确实就这样认为。自此之后,邹衡虽人在法律系,但兴趣却慢慢向历史学倾斜。后来,他听一些教授说,郭沫若之所以在史学界有那么响亮的名气,主要是研究中国上古史和甲骨文,而甲骨文研究的开山鼻祖和一代宗师是罗振玉和王国维,郭沫若正是在他们研究的基础上继承和发展的。如此一来,邹衡又找来罗、王二人的文章仔细研读,渐渐地对这二人也崇拜起来,并对历史学特别是中国古代史开始着迷。

1947年深秋的一个下午,北大法律系湖南籍的一位叫韩建华的学生,约邹衡一起去拜望同是湖南老乡的一代学术巨匠、北大历史系著名教授向达。当他们来到东四十条向达的家时,向达热情地接待了两个初到北平不久的年轻学生,并亲切地谈起湖南家乡的一些往事。当向达得知邹衡在湖南曾上过兑泽中学时,便自豪地说起这是清末由湘西人在省城长沙创建的一座名声不错的老学校,并说也是他的母校,只是后来转入了明德中学。或许因为这一层关系,邹衡感到向达格外和蔼亲切,交谈中也就渐渐放松了紧张情绪。自此之后,邹衡经常和同学一道去看望向达,并随时请教一些史学问题,而向达也像对待自己的弟子一样给予热情解答和鼓励。随着时间一天天流逝,邹衡对史学知识的渴望越来越强烈,兴趣越来越大,对所学的法律专业反而感到索然无味了。在这种情形下,他决定放弃法律专业,转到历史系开始新的学习。当邹衡把这个想法告知向达后,得到了赞成和支持,向达还专门向当时的历史系主任郑天挺作了推荐。这样,邹衡就顺利地转到了历史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