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的一年开始了,对于赵其昌来说,也是一个新的开始。他在大学时代,学的是旧石器、新石器、甲骨文金文、商周的青铜器,以及秦砖汉瓦、魏晋碑刻,唐宋诗文等等,一下子转到明朝,真是个新课题新工作,必须从头开始。
他在导师夏鼐的指导下,进行了几个月的实物与史料研究。从所掌握的中国考古资料和出土文物表明,在每一个历史阶段,不仅有大量的生产工具、生活用具和装饰品等实物出土或遗留下来,并有许多古遗址和古墓葬,尤其是古城遗址和帝王墓葬更是屡见不鲜。
西安曾经是11个朝代建都的地方,周围有周、秦、汉、唐时期帝王墓72个,仅唐代就有19个。洛阳为9个朝代建都之地,东汉13个皇帝就有9个帝陵建在洛阳,五代十国时期的7个帝陵也在此处。南京亦有9个朝代建都,而以六朝古都著称于世。六朝为汉唐过渡阶段,时经三百余年,其帝后王侯陵墓共71处,已有31处在南京近郊和丹阳一带发现。北宋的9个皇帝,除徽宗、钦宗被金人所虏囚死漠北外,其余7个均在河南巩县入葬,加上赵匡胤父亲的陵墓,谓之“七帝八陵”。在中国漫长的历史上,只有元代帝王墓葬,仍是一个难解之谜。其缘于蒙古贵族盛行“深葬不坟”,使葬地无处寻找。史书曾载:“其墓无冢,以马践蹂”,即埋葬之后,万马踏平,不留痕迹。其习俗与汉族稍异。至于元太祖成吉思汗陵就另当别论了。
赵其昌在研究出土器物
赵其昌当前研究的重点,自然是明清两代帝王陵墓的史料。他几乎跑遍北京各大图书馆,在浩如烟海的史籍中,查找着有关的资料。找来《明实录》、《大明会典》、《明史》、《国榷》、《日下旧闻考》等经典仔细揣摩,连明清人的笔记、野史,都尽可能一一翻阅。他要弄清众多的帝后、王侯、嫔妃和各种陵墓的建筑形制、布局规格、祭祀礼仪、埋葬制度、随葬器物,以及帝王墓葬的发展演变过程,尤其是地下建筑的形制。遗憾的是这最为关键的一环,文献史料却极少记载。要想弄清皇陵真相,就必须做实际的探访和勘察,舍此别无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