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巴山旧事

题跋:崇拜鄂西大山

字体:16+-

之所以写作《巴方舞者》,是因为我崇拜鄂西大山。

我的家乡在江汉平原和鄂西山区的过渡地带,那是一片绵延起伏的丘陵。故人西来,曾在这里感叹“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这里确实是瞻仰鄂西大山的好地方。那一座座丘陵,就好比是天造地设的祭坛。古往今来,无论是西行的迁客、还是东去的志士,往往都会在这里肃然伫立。他们仰望山脉的伟岸、极目平野的空阔,在两相对比之中,往往对鄂西大山产生一种强烈的崇拜之情。

我从小就喜欢站在家门口,看那些大山,惊奇于那一道道展示在天地间的神秘景象。每当晴空万里,它就宛如一帱画卷,山石树木历历在目,胜似泼墨丹青;那些异岭奇峰状如万马奔腾,时有惊起长啸者。如若云蒸霞蔚,那就会幻化出各种神秘的图象,有时是满幅惊涛骇浪,一味地倒海翻江;有时是渺茫的天国仙界,间或有神人共舞、龙腾虎啸。随着日月的照耀、风云的飞扬、时光的切换,鄂西大山在我的眼前真是变化无穷,气象万千。

当我长大成人,我才知道,我仰望的大山不只是几叠重峦、更不是独秀一峰,而是横空出世,从南到北绵延千里,一派巍巍峨峨。从此,千山万壑群峰涌起,架构了云贵青藏高原的前沿台阶,然后涌向雪域高原,直奔“世界屋脊”。于是,神州大地登峰造极,在日出的东方雄视人寰、眺望苍穹,显示出不能改变的尊严。

这就是鄂西大山,这就是巴方舞者的舞台!

我崇拜鄂西大山,还不仅在于它自然景观的宏伟,更在于它在人文上的神圣。

在中华传统文化中,巴楚两大源流都是从鄂西大山中生发出来的。如果说楚人是“歌者”,那么巴人就是“舞者”。

出现在甲骨文卜辞之中的“巴方”,是文献史籍中最早对古代巴人的文字记录,而鄂西大山和汉水上游正是巴方之地,整个清江流域都是历史上的巴文化区域。巴文化的一些原生态图景,如同活化石般的存留下来。巴人善歌舞,曾以“歌舞以凌殷人”的形象彪炳于世,所以称之为“巴方舞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