暖洋洋的风吹进了政事堂内,时间一分一秒的流逝,跪在地上的顾崇明显感觉自己双腿酸痛,已经有些忍受不了。
更重要的是,他肚子已经有些饿了。
不知是皇帝可怜他还是自己也感觉到腹中空空,于是命人准备膳食,黄庭柱在旁边很是激动的说道:"又能尝到大内的手艺了,多谢陛下。"
向伯符从旁补充道:"陛下,可别忘记了老臣的酒。"
顾东明从两人的身上一扫而过,这样的膳食他不想再吃第二次。
兴许是皇帝觉得殿中实在太过安静,沉闷,关键是时间就这样浪费掉总是不好的,于是淡淡的开口道:"既然诸卿都在,便谈谈政事吧。"
不论是正事还是政事,这个时候殿中一部分人都是不想谈的。
皇帝就注意到顾东明那露出几分苦涩的笑容。
"老师,不知道关于第一场科举如今准备得如何了?"
自大朝试后,赵启便安排了这件事,以向伯符为首,荀绾为副,加上新成立的国子监中几位大儒参与其中编撰试卷考题。
隐约间,似乎有人吐出了一团压抑在心中的紧绷许久的气息。
赵启扫了眼殿中的人,看了一眼坐在末端的大理寺卿郦德惠。
向伯符知道这件事情非常重要,认真说道:"明政与策论两科已经初步拟定,今日便给交予陛下审核,另外律令一科,陈尚书再随军出征前已经定了下来,还需要些许时间整理。"
"嗯,马上就要迈入下个月了,距离本朝第一次科举只有五天了,必须抓紧一点,"
科考绝对是大事,现如今随着他设立起各个部门,朝中人才已经已经让赵启感到了匮乏,准确的说是他所需要的人才匮乏。
虽然朝廷没有翰林院这样储备人才的地方,但光禄勋实际上就充当着翰林院的职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