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隧之中,其乐也融融。大隧之外,其乐也融融。——《左传》
这是《左传》里一个不孝的儿子和一个不慈的母亲再次见面的情景,如果你想知道这里面的故事请继续看下去。
郑国的起源
随着周平王的迁都,周王朝画上了一个顿号,但是很快它又会被划上一个省略号了。这个省略号代表着历史进人了中国女性的第一个活跃期,也就是春秋战国时期。
本篇的故事发生在春秋初期,一个重要的诸侯国——郑国。
郑国这个国家好像在东周并不太出名,大部分人对这个国家并不太了解,因为这个国家建国很晚。
郑国建立在公元前806年,那时正是周宣王统治的时期,有一天,周宣王把自己同父异母的弟弟姬友封为伯爵,所以我们称姬友为郑伯友,就是历史上的郑桓公。
郑桓公的事迹我在前面已经给大家介绍过,其实就是我在上一章中说的郑伯,这个人是贤臣,百姓很爱戴他,官拜司徒,最后为周幽王力战而死。
郑桓公是忠臣不假,但是他也有自己的打算,他很清楚周朝就要毁在周幽王的手里了,自己尽忠职守拼上老命就足以对得起周王朝了,犯不上把自己的老婆孩子也搭上。因为郑国的属地离镐京太近,一旦发生变故,就会处于两难的境地。救援镐京,自己的国家肯定是首当其冲,来犯之敌如果太强,还很有可能会捎带脚把自己灭了。(《国语?郑语》:“王室多故,余惧及焉。”)
估计是周幽王几次“烽火戏诸侯”把郑国真正地折腾惨了,郑桓公下定了决心,一定要“东迁”。
郑桓公便问了上章我们提到过的那个精通算卦的太史伯,虽然老爱说怪话,但那些怪话确实很准的。
郑桓公见到太史伯就问您看我把郑国迁到哪里比较好呢?”(《史记》上说:“予安逃死乎?”《国语》上说:“其何所可以逃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