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银两真正的普及时代是在明清时期。哪怕是宋朝以前,绢布都作为流通货币的硬通货。
??在中国古代,缣帛或称绢、布帛都曾长期被当作实物货币流通。
无论是皇帝大臣嫁女儿,或者是赏赐给功臣和宠臣的宝物中,除了金钱和土地,那就要数数量繁多的布匹。
唐朝的财政和货币政策坚持着“钱帛兼行”的策略,即同时实行“货币、锦帛”两种硬通货,作为唐朝市场交易的等价物。《旧唐书·食货志》 “命市井交易 , 绫罗绢布杂货与钱兼用”这里说的“钱”指的铁钱铜钱,“帛”则是唐代布匹,包含“锦、锈、绫、罗、绢、绮、缣等”。
直到明清时期,国外大量涌入的白银,还有冶炼技术的提高。才使得白银,成为主流货币。
在这之前,尤其是汉唐时期,绢布都是比铜钱还要值钱的硬通货币。
比如说,遇到战乱的时候,钱币可能贬值。若是朝廷大量铸造钱币,同样会造成货币贬值。而绢布则不然,绢布的价格一直都坚挺。
唐朝的“钱”是以唐高祖李渊在位时生产的开元通宝钱,”径八分,重二铢四,积十文重一两,一千文重六斤四两”但“钱”始终是不太方便的,特别是买大宗商品,需要几十斤甚至上百斤的钱币,而轻质的帛则成为了替代钱的最佳选择,
如:唐代的马市交易,《新唐书·食货三》记载“岁送马十万匹,酬以缣帛百余万匹。”一匹马的价格为十匹缣,而一缣相当于四-五贯钱,换算成铜钱,一匹马要两百多斤钱。
隋唐的时期,各地方乱铸钱现象严重,特别是唐朝晚期藩镇割据,各路诸侯都私自铸钱,从而造成了货币泛滥钱不值钱,在盛世时期,朝廷还能阻止,但一到乱世,钱就失去了购买价值。而且对于天大唐周边的这些少数民族政权以及西方的大食来说未流通大唐钱币,这些大唐钱币就相当于一些破铜烂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