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清宫档案秘闻(全五册)

清宫档案述评(2)

字体:16+-

清朝取得政权以后,战事减少,出征、凯旋拜堂子之礼逐渐减少,清帝所愿所求,主要是希望年年“天下太平,五谷丰登,四海宾服,金瓯永固”。表现在萨满祭礼中,一是非常重视对农神的祭祀,并在堂子内专建祭祀田苗神神殿。二是请王公大臣吃祭神肉之仪,无论政局怎样变化,也坚持举行。光绪二十四至二十九年(1898—1903),虽然由于种种政治原因停止了堂子祭,但每年仍然坚持请王公大臣到坤宁宫吃祭神肉两次。乾隆时期更多,根据乾隆十六年至四十七年档案记载,不计其到盛京和阿哥家祭神吃肉次数,仅在坤宁宫请王公大臣吃祭神肉就有88次。三是在诸多祀神中更重视祭天神,“帝之以敬天为家法”。早在崇德元年(1636)始定祭堂子典礼时皇太极就曾说:“前以国小,未谙典礼……今蒙天眷,帝业克成,故仿古大典,始行祭天。伏思天者,上帝也。祭天祭神,亦无异也。”所以在祭祀中清统治者非常重视祭天。宫中和堂子立杆大祭,含义主要是祭天。

上述现象说明,清入关后萨满祭祀的目的与倾向,重在祈求农业丰收以稳定民心,巩固国本;同时利用萨满祭祀中某些仪式,加强皇帝同满汉大臣的感情联系,增加皇权的凝聚力,利用萨满教对众神灵特别是对天神的崇拜,宣扬“君权神授”,达到“像宗教应该教导人们那样教导说:你们要服从权力,因为任何权力都是上帝赐予的”。以借助神的力量,进一步巩固清朝的统治。

5.特点之五祭祀活动之兴衰:与清朝政权兴衰相依

清宫萨满祭祀,是在爱新觉罗家族祭祀基础上,随着清朝国家政权的象征——宫廷制度的建立而逐步兴盛起来的。自从登上宫廷的舞台,它就不再仅仅是一种普通的社会宗教形态。“宗教本身既无本质也无王国”,但是一经和政权相结合,就成了为上层统治阶级服务的工具。这种特性,决定了清宫萨满祭祀活动的兴衰不仅和当时的社会、政治、经济、文化形态密切相连,而且和清政权的兴衰直接相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