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第二基地上,时间又过了一个星期。今天,第一发言者再度笑容可掬地迎接那名弟子。
“你一定发现了什么有趣的结果,否则你不会满腔怒火。”
弟子一手按着他带来的那束计算纸,说道:“您确定这个问题是个真实案例吗?”
“前提千真万确,我一点也没有改动。”
“那么我不得不接受计算的结果,可是我又不愿意。”
“自然如此。但是你愿不愿意又有什么关系呢?好吧,告诉我,你究竟在担心什么。不,不,把推导过程放在一边,我等一下再来分析。现在,用你自己的话告诉我。让我来判断你的了解程度。”
“嗯,好吧,发言者——结论似乎非常明显,第一基地的基本心理状态,曾经发生整体性的改变。如果他们仅仅知晓谢顿计划的存在,而不了解其中任何细节,他们会一直抱持不太确定的信心。他们知道自己终将成功,却不知道如何以及何时才能达成目标。因此,就会形成连续不断的紧张气氛——这正是谢顿所预期的。换句话说,如此即可指望第一基地发挥最大的潜能。”
“这是个含糊的比喻,”第一发言者说,“但我了解你的意思。”
“发言者,可是如今,他们知晓了第二基地的存在;除了谢顿当年那句晦涩的描述,他们还获悉了许多细节。他们模糊地感觉到,第二基地的功能就是守护谢顿计划。他们知道这个组织正在监视他们每一步的进展,不会坐视他们失败。所以他们放弃了主动的步伐,等着我们用担架来抬他们。不好意思,这又是一个比喻。”
“没关系,继续说。”
“他们放弃了努力;他们养成了惰性;他们变得软弱颓废,兴起了享乐主义的文化——在在表示谢顿计划就要毁了。他们非得自我鞭策不可。”
“你说完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