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0年夏季首次发表于《科学幻想》(ScienceFantasy)
收录于《争取明天》
科幻作家的难处在于须设法领先于科学事实,而《时间之箭》正显示了这项挑战多么艰巨。发表当时,故事中天马行空的科学发现,如今确实存在,或许还能在纽约自然历史博物馆里见到呢。然而,至于故事中其他情节,我想就不太可能成真了……
巨兽从干涸水道走下荒僻泥滩时,河流已死,湖泊亦垂死。它能安全行走的地方不多,承载它全身体重,有力如活塞的腿即使踏在地面最坚硬处仍下沉超过一英尺。巨兽偶尔停下脚步,如鸟类一般、利落地四处顾盼,观察附近地势。接着,巨兽在土中陷得更深,以至五千万年后,人类得以准确判断它停顿的时间。
这是因为:水源一去不复返,烈阳将泥滩烤干为岩。在那之后,沙漠更掩盖了这片土地,层层荒沙提供保护,完全封住了巨兽的尸骸。更久更久之后,人类来了。
“你觉得,”巴顿在嘈杂声中大喊,“富勒教授是喜欢气动钻才当古生物学家,或者是后来才培养出这兴趣的?”
“听不见!”戴维斯吼道,以最“专业”的架势倚在铲子上,期盼地瞄了瞄手表。
“我该告诉他晚餐时间到了吗?用气动钻时他不能戴表,不知道时间。”
“应该没什么用,”巴顿叫道,“他摸透我们了,现在都会再拖个十分钟。不过,至少可以歇歇,再继续挖简直是地狱。”
两个地质学家的肢体动作掩不住情绪,他们兴冲冲地放下工具,走向他们的头儿。他俩走近时,教授关掉气动钻,周围瞬间变得安静,只剩下压缩机**的背景噪声。
“时间差不多,我们该回营地了,教授。”戴维斯说,腕表随性地放在背后,“要是迟到,厨师又要说话了。”
富勒教授,文学硕士,皇家科学学会院士暨伦敦地质学会会士,抹了抹额头赭色的沙尘(只设法抹掉一点点)。他看来就像一般的粗工,营地偶有访客,几乎无人认得出这个蹲在钟爱的气动钻上方的结实的半裸工人,其实是地质学会副主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