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知行合一王阳明(全五册)

第六章 王阳明心学的命运 一、王阳明心学的分裂——左派心学洪流

字体:16+-

1529年,王阳明在回归浙江的船上去世,享年57岁。王阳明的离世,注定使他历经千难万险创建的心学四分五裂。

王阳明提倡的“致良知”,实际上是刹那间对是非对错的判定,这和禅宗提倡的“顿悟”没有本质区别。他后来虽然补充了“事上磨练”这一心学必不可少的环节,但因为是“补充”,而不是他心学思想的核心,所以很容易被人忽视和刻意地忽略。王阳明本人凭借高绝的天赋和所遭遇的艰险,可以随心所欲地阐述和实践他的心学,但不能指望别人也能做到这点。他的弟子虽然遍布天下,但真能和他的天分与悟性相提并论的人屈指可数,而这屈指可数的弟子却又没有他经历过的那些苦难,理论有余而实践不足。尤为遗憾的是,王阳明有生之年对心学并未有深入的阐述和定型,这就使得他的弟子们在理解王阳明心学时有很大的发挥余地,所以,王阳明心学的分裂不可避免。

王阳明心学的分裂的直接现场应该是1528年阴历九月发生在浙江绍兴新建伯爵府里的“天泉证道”,也就是围绕着王阳明“四句教”(无善无恶心之体,有善有恶意之动,知善知恶是良知,为善去恶是格物)的争论。

王阳明的弟子钱德洪认为:“这是王老师说的根本定理,丝毫都不能改变,必须要按照四句教的字面意思去理解并奉行:心之体本来是无善无恶的,但因为人有习心,心发动的意中明显地存在着善恶,所以必须要用能知是非善恶的良知去辨析,达到为善去恶。”

另一位王门高足王汝中不同意:“如果心的本体是无善无恶的,它所发出的意也应该是无善无恶的,良知也是无善无恶的,你所做的任何事(物)就应该也是无善无恶的。”

钱德洪反对说:“如果都是无善无恶的,那就没有事上练的必要,但“事上练”可是王阳明心学最强调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