朋友考上了中国传媒大学的研究生,从和女孩子们同居的屋子里搬了出去,开始了一个人住的生活。我问她一个人住的感觉怎么样,她说很好。
和她聊完之后,我乘地铁5号线回家,我家在北二环外的一片老城区,这里是老年人的地盘,所以日常目光所及的人群的移动速度是正常速度x0.8。
家附近有很多装修简朴的老式超市,我在吃了几次闭门羹之后摸清了每家店的开门、关门时间,卖菜的阿姨和卖肉的小哥对我已经有些印象了,隔壁花店的大叔也会因为我多次消费而给我便宜几块钱。
8月份才下单的紫砂电炖锅里如今已经有了淡淡的痕迹,多次洗刷都无法去掉。这是盛了多次隔夜汤的结果,也是一个人生活的尴尬痕迹。
没有了公司食堂之后,我的厨艺突飞猛进,我凭着天赋和南方女孩对汤的热爱学会了用各种各样的食材为自己补充营养:莲藕排骨汤、山药排骨汤还有银耳雪梨汤。
一个人生活之后,口腹之欲多过了结交新朋友的欲望,喜欢咀嚼多过于交谈。
来北京半年多,房租交了两三万。这笔生活体验费终究花得值得,我从混沌生活里打捞出了很多自己细细碎碎的习惯,摸清了自己的脾性—时而柔软、时而矫情。
大学四年,在宿舍里睡了四年,是有朋友约着吃饭的四年,随时可以找到人闲聊的四年。这样“热闹感唾手可得”的日子一去不复返。现在的我拥有的是工作之余大把的独处时间以及形形色色的生活经验。
有个之前工作时认识的男生住我家附近,两家的距离步行时间不超过三分钟。第一次得知互为“邻居”之后,我们结结实实地拥抱在了一起,因为在北京这样一个地方,有个人离你住的地方仅仅靠步行就能抵达,实在是奇迹。
他是个可爱男孩,我们时常如闺密般亲密玩耍,他也是个写作狂魔,常常把自己锁在房间里直到深夜,忽然发现冰箱里空无一物,于是发微信撒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