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覆帝记:唏嘘国殇

(六)

字体:16+-

这老者姓陈,名东轩,本是福建曾厝垵人氏,祖上也曾有人中过举人,所以便诗书传家,渔耕为计,过得倒也闲静。

但鸦片战争后,他家那带就成了军事要冲,战火不断,家中也没了宁静。而过往的渔港也不时有军舰往来,常有炮火,更是营生艰难。

日子虽没了富足,倒也紧巴巴地过了下来。直到第二次鸦片战争之后,欧洲各国都可以在厦门通商兴工,像陈家这样传统的渔耕人家也就更艰难起来。

直到一次一队俄国商人看上了他家的宅地,要强行收购,陈家人自是不肯背祖舍业,便坚决不从,直接告上了衙门。

此地的县官儿哪里愿意开罪洋人,况且和洋人勾结还落下不少好处,所以陈家直接告败,丢了祖宅,没了生计田产,被迫流落到亲戚家。

可惜那亲戚情况也如出一辙,朝不保夕。长辈们一合计,听说不少流离失所的乡族已全家跑去南洋谋生,据说有的活得还不错,颇有家财。

于是陈东轩的父辈们就带着家小历尽艰辛,终于在印度尼西亚扎下了跟,那一年他二十二岁。

到了南洋后,凭借着华人一贯的吃苦耐劳本性,加上先辈的经商头脑,十来年间,他们竟成了殷实的商人。

而后印尼的橡胶业兴起,陈东轩接掌了家业后就果断开厂在巴东经营了大片橡胶园,生意也蒸蒸日上。

但是正是这些凭借自身的勤勉和聪颖的华人,家业财富的日益壮大也为他们埋下了祸端,而这祸种就是当地的土著印尼人。

华人刚去时一穷二白,一无所有,当地土著虽说不上喜欢,但也不至于欺压。虽有些小奸小科,但华人一贯忍让,倒也相安无大事。

等到华人生意做大了,还要向他们买地租地,很多土著也就直接从野人做上了地主。华人的橡胶园开到了上千顷,而华人都是当地的首冲大富,当地的土著则靠着地租过上了不劳而获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