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9年11月30日,发射试验大队官兵从新西庙搬到了7号库房。第二年春节过后,他们又搬到1号发射阵地旁住起了帐篷。
1960年3月11日,戈壁滩入夜的气温仍然在零下十几度。熄灯哨音吹过后,负责查铺查哨的郗祁生系上武装带,挎上手枪,走出帐篷。他抬头仰望着清彻的夜空,月亮出奇地大,月光也出奇地亮,斑斑驳驳的碎云片,在月光影射下幻化出奇形怪状的景象,或彩带飘舞,或牛马嘶鸣,或雄狮怒吼,一幅幅美景让人目不暇接。浩淼的银河横亘天穹,无比壮观,隔河相望的牛郎织女,无奈地眨着眼睛,传递着相思的信息。多么璀璨的戈壁夜空,多么谧静的边塞大地啊!他突然想起了朱自清的一句话:“一个人在苍茫的月光下,什么都可以想,什么都可以不想,竟是自由的人了。”何时才能到达朱老先生所说的自由境界呢?他苦苦一笑,随即绕着帐篷转到了东北角。
“谁?”从隐蔽处传来一声问话。
“我。”郗祁生回答后反问,“口令?”
“忘记。”
郗祁生心想,哪有这个口令?刚才领口令时,文书告诉他今晚的口令是“艰苦”和“奋斗”,可没说是“忘记”啊?郗祁生看着从黑暗走出了人称“周扒皮”的邹巴璞。
邹巴璞是发射中队的一位老兵,也是一位久经战场考验的老司机,在朝鲜战场生死运输线上,运兵员,送弹药,不知闯过了多少鬼门关。他个子不高,黑黑脸膛,厚厚嘴唇,一双深陷的眼睛特别突出,瞪人的时候,目光冰冷,令人生畏。但他心地善良,生性乐观,还爱搞个恶作剧,整天嘻嘻哈哈。当时连队发下了一本小说《高玉宝》,书中《半夜鸡叫》一章有个老地主叫周扒皮,大家就按邹巴璞的谐音,给他起了个外号“周扒皮”。开始时,邹巴璞不是和这个吹胡子,就是和那个瞪眼睛,但经不住你叫我叫大家叫,慢慢地,他就应答下来了。再后来,上至团长,下至新兵,人人叫他“周扒皮”,而他的真名却很少有人知晓。再后来,他所在汽车团奉调归属7169部队,“周扒皮”的美名也随之回国,辗转到了靶场施工现场。再再后来,邹巴璞调到发射中队当司机,“周扒皮”的雅号也因他的到来而带了过来。一向讲究带兵正规严格的中队长许锦川一听到这个外号,当即严厉制止。他在点名时批评说:“军队内部不准起外号,叫外号。”为此,他掏出《内务条例》,专门读了有关称谓的章节。经过批评,大家当着许队长的面不敢叫了,但背着许队长,还是叫他周扒皮,就连指导员、副中队长、副指导员也这样叫。后来,齐司令到发射中队蹲点半个月,开口闭口也叫他“周扒皮”。这样一来,“周扒皮”又进一步扩大了影响,成了基地上下知晓的“名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