闻一老师:
您好!
见面时间匆忽,在此不妨介绍一段我与您作品的难解因缘。
我1998初到西藏昌都援藏时,就听人说起赵尔丰,当地一种很美的花叫赵大人花,同时民间吓唬小孩入睡也用“赵大人来了”作词,赵尔丰在当地的巨大影响及当地百姓对他既敬且畏的复杂感情令作为川人的我既骄傲又惊异。以后一个偶然的机会在一个同事的家庭书架上发现该书,自然立马借阅,随之便爱不释手。作者文笔之优美,人物个性之鲜明,背景描写气势之恢弘都给我以深刻印象。由此也激发我对那段历史的巨大兴趣,从此我就象撞进大观园的刘姥姥,在藏学园地留连忘返,一发不可收拾,以后陆续写出《寻找康巴》、《西部冲击》、《寻找东女国》等,我想您的书为导师之一当不为过,在此谨奉上一份迟到的感谢!
以后时光匆匆,几次欲归还而不巧,欲购买而不得(期间我已将您的《尹昌衡》、《大西皇帝梦》等书购得,都很喜欢),该书便伴我在西藏三年,后又回到成都,不想回成都后书主却找上门来,言及该书的真正书主为西藏自治区宣传部的副部长,且一直在查询该书的去向,我虽有些不舍,当然也只好完璧归赵,由此,也足见该书喜爱者之众。
去年重新回到赵当年征战过的地方--康巴地区的腹心甘孜州工作,了解到他的事迹就更多了,尽管人们对他褒贬不一,比如说他杀人太多,强制汉化等,但我认为任何历史人物都应放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来评判,即使今天看来,他以高龄之躯,开疆拓土,改土归流,大力发展教育和实业,为康区建政和开发,国家稳定和统一所作出的贡献也是巨大的,此为主流。比如我在巴塘时听说他当年以鞭子、剃头等手段推进教育和环境卫生,尽管方法欠妥,但却为巴塘的教育文化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解放后藏区干部大量出自巴塘,仅在西藏自治区的县处级干部就近千人,不能不说有赵尔丰之功。其廉洁勤政、作风峻厉、重视教育、推进实业的人格和做法对当今藏区的执政者也当不无启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