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绪三十四年(1908)夏末的一天。
朵朵白云像翻滚的银棉,低低吻着飞檐斗拱的都江堰二王庙。
这里,古圣贤称为玉垒仙都,坐落在灌县城外的玉垒山麓、都江古堰渠首之畔;在成都平原西部边缘。是万千条脉落般流向成都平原,并将成都平原浇灌成为一个岁无饥谨,人间乐土的渠首总汇。它前临岷江碧流,后依翠峰秀岭,南接青城一百零八景,西连岷山千里雪原;与矗立离堆之上突兀峥嵘的伏龙观隔江相望。
都江堰以宏伟的工程,周围壮丽的山川、动人的传说,别致的建筑艺术,早在汉、唐时期就声名远播。著名大文学家司马迁在《史记·河渠书》中,就对李冰父子“凿离堆,辟沫水之害,穿二江成都之中”的种种丰功伟绩作过生动的描绘和热情的歌颂。唐代大诗人杜甫来这里游览后,写下了“锦江春色来天地,玉垒浮云变古今”的佳句。历代诗人贾岛、岑参、苏轼、陆游、范成大、杨升庵等,也无不来过这里把酒临风,留下动人的诗篇。元朝时期,意大利著名旅行家马可·波罗在观看了都江堰后,大为惊叹。他回国后,在《东方见闻录》中这样写道:“都江水系,川流甚广,不类河流,竟似一海;船舶往来甚多,稻香鱼肥,民多殷富……”
斗转星移,时序更迭。这天,一场别开生面,将决定大清朝西南半壁江山未来命运和走向的两位封疆大吏,在这儿会晤了――他们是赵尔巽,赵尔丰兄弟。
檐角飞翘、风铃鸣响、红柱黄瓦、玉石雕栏的观澜亭里,有两位上了些岁数,仪表不凡的人在凭栏交流。两把铺垫着金边绣蟒图案软垫的漆黑锃亮宽大的太师椅就置放在他们身后,他们都没有坐。他们个子都不算高,一胖一瘦,面容上很有些相似之处。都身着崭新的玄色一口钟便服;束在腰上的宽边黄色丝带上,挂着槟榔荷包。虽然从衣着上一时不能辩别他们的身份,但从他们非比一般的举止和站在离他们一箭之地,在亭前亭后严格侍卫的顶领辉煌的戈什哈们警惕的神情来看,亭上两位决非一般游客。再看四周,往日游人不绝的二王庙,这天却是戒备森严。有袅袅的磐音从二王庙内传来,四周越发显得幽静而深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