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说,做了知县大老爷,带两个家人伺候,再雇顶四抬大轿上路,风光风光,也是理所应当的事。可是,白永和说什么也不要。这么多年,对这个家只有拖累,无以回报,亏欠太多了。再说,区区七品县令,还是捐来的,非正途出身,还不知去后是什么样子,有什么好张扬的,先凑合着干起来再说。在他看来,最要紧的不是讲排场,闹阔气,抖官架子,而是尽快到任视事,做出一番上可报效朝廷、下可惠利苍生的事来。所以,轻车简从不仅是他现时的选择,即使将来官做大了,也要体恤民情,为政清廉。所以,从永和关到汉口这段路程,白永和还是一袭便装,悄然而行。并对爷爷、奶奶讲好,只让财旺送他至汉口就返回,不带家中一人一钱去任上。就这样,山一程,水一程,半个月后顺利抵达汉口,经山陕会馆司事介绍,住在汉正街的夏口客栈。
那时,大清国经过百日维新到戊戌政变,革新派与守旧势力的斗争,虽然以革新派的暂时失利而告终,但也给封建专制统治以极大打击。再后来,风起云涌的义和团运动到丧权辱国的辛丑条约的签订,使清政权陷入内外交困的局面,“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的呼声此起彼伏。昔日的大清,成了弱肉强食、民怨鼎沸、国力衰微、风雨飘摇的没落帝国。对此,白永和不是不知,因他过于痴迷仕途,并想以此为契机一步步实现他建功立业的宏图大志。所以,压根没想到山穷水尽的残景夕照早已烙印在大清国的黄龙旗上,而他则是大清仕途末班车的可怜兮兮的搭乘者。搭上末班车的白永和,乘着这辆人生的破车来到汉口前,还一路春风,踌躇满志。一到汉口,满面春风就被愈演愈烈的川鄂湘粤四省铁路风潮一扫而光,代之而来的是满目惊愕和一肚狐疑。此时,四川保路风潮演变成武装暴动,清廷不得不从湖北调大军赴川镇压。革命党人则趁武昌兵力空虚,密谋发动武装起义。两种命运、两个纪元的生死决战即将在这里展开。清廷闻知,派兵日夜巡逻,严加监视。武昌、汉口、汉阳三镇陷入一片恐慌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