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同尘

17

字体:16+-

文举,钱塘人氏。钱塘者,今杭州市。其父文景,为当地有名画师,人物山水,倶得其妙。文举少年时家境富有,天资聪慧却好玩乐。他兴趣不在绘画方面,而是金银锻造工艺。所谓锻造,即用金银打造人物、花鸟、礼器等工艺饰品,待价而沽。当时富家权贵,多以购买此物为风尚。文举是极为聪慧手巧之人,经他设计构制的物品,个个有如活物一般。售价也比别人高出几倍。文举因此声名远播,自己也极为得意自负。有一日,文举进了一家工艺店铺,看见一位工匠正把许多金银花鸟投进熔炉。细一察看,那些花鸟正是自己所造,不免大为惊讶,问匠人何故要毁坏这些精美礼器。匠人说,这等工艺饰品,原本就是富家玩物,各类造型都依时令风尚,如今又有了新款工艺,这些旧物便都过时了,要回炉熔化,再制新品。文举一听,顿时恍然。他原以为自己所制器物,机巧生动,不仅可把玩清赏,还可以传之后世而成不朽精品,不承想,倏忽之间,已为世人所弃。由此看来,机巧玩物终不能传世也。幡然悔悟,立志学画。文举原本天资过人,既下决心,画艺大进,果然不久之后,其山水人物已为里巷四野称赞。当时正逢朝廷网罗天下有才之人。其父文景先生被召为宫廷画师,即刻就要进京待诏。便带上文举,一同启程进京。当时明都城还在南京。到了南京,只见人群熙攘,一片繁华景象。文举年少,挑一担行李,不免走走停停,左顾右盼。到了南京水西门,更是物华繁复,文举索性放下担子,只顾着观赏此地风光。不料旁边一个挑夫起了邪念,趁着文举贪玩,挑起担子就走。顷刻之间,已然没入涌动人流中了。那行李中装有衣物盘费,文景先生若干书画条幅,更主要者,还有朝廷诏书和地方通牒公文。文景父子顿时面容失色,一时间不知如何是好。有热心人便建议说,若记得挑夫姓名状貌,或可请当地长者查找此人。这挑夫是文举到水西门时上前来搭讪的,并不曾问其姓氏;相貌倒也有一点儿印象,只是并无特别之处,茫茫人海,如何辨别?文举细想片刻,便进了一家店铺,索要纸笔,依先前印象画出一副挑夫的相貌来。文举描摹之时,一旁有许多人围观,初时轮廓模糊,浅次形貌清晰,众人都称赞文举下笔如有神助,画上之人,眉眼生动,似乎在某处见过这人,但又不能说出究竟。只见文举在画中人的眼睛上轻轻点上最后一笔,那人立刻就如活过来一般。人群中突然有人惊呼道:这不正是水西门三里巷的徐二么!话一出口,众人便都附和点头,早就有人带路,穿过三街两巷,果然看见挑夫徐二神色张皇躲在家中,只一会儿工夫,就从他后院找到文举的扁担。原来这文举所摹画像,竟如徐二一模一样,分毫也无差别。一时间,南京城内人人都知道有个少年画师,绘画点睛功夫,比上古顾恺之还要神奇。但文景先生深知江湖险恶,对其管束极为严格,告诫文举艺海无涯,不可恃才而放旷,只让他专心学画,以求技艺精进。不久朝廷迁都北京,文景父子也一同进京。文举此后一心学画,数年过去,技艺大长,花鸟走兽,草木山风,一下笔即有如神助。这文举还有一样本领,就是临摹古人山水,能达到以假乱真的地步。文举作画之时,正值南宋院体画风盛行,其绘画风格,也多受院体画派影响。文举有时便专门临摹南宋大画家马远、李唐、郭熙、夏圭诸人作品。他着墨运笔,竟与原作不差纤毫,连时人都莫辨真假,更不要说后世之人了。现今流传下来的院体山水真迹,有一些其实就是文举临摹的作品。可见文举之才。文举自己也不免洋洋得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