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回声

回声

字体:16+-

军号奏出的悲怆而又空阔的《回声》主题,遂化做凝重、浑厚的交响乐章。

古老而美丽的大地,渐渐化做疮痍遍地的神州。

在时近时远、时隐时现的枪炮声中,化出一支疲惫不堪的红军出没在万山丛中。

在此画面上叠印出演职员表。拾级而上的山路夕卜夜山,像是刀劈斧削路,不过二尺来宽,涓涓雨水,沿着长满青苔的山路向下流淌。

一双双穿着草鞋的泥脚,沿着又险又滑的山路在艰难地攀登。一盏或明或暗的马灯给雨夜的苍山带来一点光明。山路旁边站着一位十六七岁的宣传员,一边打竹板一边大声为红军指战员夜间行军鼓劲:

打竹板,响连声,回**在山间和夜空。

红军冲破敌人道道封锁线,血战湘江把滔滔江水全染红。

西延大山挡不住征战路,老山界帮着红军上天空。

寒风刺骨忍饥饿,红旗指处有英雄!

沿着山路走来一位提着马灯的中年妇女:她身材不高,披着油布,显得十分干练,人称霍大姐。她不时地回头大喊:“脚下要生根,不准把伤员摔到山下去!”

这是一支特殊的红军队伍:有男有女,有老有少,每人背着一床德子,一袋干粮,一个挂包,腰带上系着一个搪瓷缸……还有几副担架夹在其间,均是两个红军战士抬着一个伤病员。

走在队伍后边的是一位身材魁伟的军人,高出别人足有半个头。他腰间插着一支手枪,显得格外神气。大家叫他老马。他不时也瓮声瓮气地喊道:“注意!千万不要睡着……”队伍的中间,有一副用竹子梱的担架,抬着一位重伤病员,不时地发出痛苦的呻吟声。

走在前面抬担架的是一位妇女,她双手牢牢抓住两边的竹竿把手,粗粗的绳子缠过脖后,搭在双肩上,为了保持上山时担架的平稳,她的前胸就要贴到石级上了。她叫姚秀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