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鹞岭上,杀气盈天。荣昌城中县衙花厅上,却是另一番截然不同的景象。
一张红木嵌大理石面的圆桌上摆满了美味珍馐。做东的是郑稷之与罗芸花,客人也只有两位,杨森与赵中玉。
酒至半酣,管家送上一个长条锦盒,打开,只见盒底静卧着一柄做工精美绝伦的折扇。
杨森从郑稷之手中接过折扇,“哗”的一声展开,细细打量,言道:“颜色透着古润沧桑,想必是郑家的传世之宝了。”
郑稷之道:“实不相瞒,这是一柄价格不菲的古蜀扇,蜀扇之盛名远播,谈迁所撰《枣林杂俎》中便有记载。明亡时,文坛领袖,在南明王朝做过礼部尚书的钱谦益,始纳名妓柳如是为妾,夫妻合力抗清,却无力回天。明亡后,时在成都的钱谦益,专程来到荣昌,以高价在制扇世家黄远庵手中订做了两柄象牙折扇,题诗其上,一柄赠予率八旗扫平四川的清太宗皇长子肃亲王豪格,另一把留作自用。晚年返回故乡常熟时,却将这柄蜀扇,留给了成都友人。我还是光绪末年滞留成都时,费了好些工夫,才买到手的哩。”
杨森问:“买这宝贝,花销必然不菲。”
“嘿嘿,”郑稷之笑道:“光绪朝的雪花纹银,花了足足三千两哩。”
杨森道:“我这几日夜读《荣昌县志》,有官碑记录,荣昌折扇,在明朝万历年间便已成为贡品,明清两朝在荣昌设二品官负责折扇造办和贡品押运。至嘉庆、道光年间,小小荣昌,已达两百余家行号,年产折扇五百余万把,远销海内外。达至
鼎盛时期,荣昌折扇的年产量,甚至超过了苏、杭折扇的总和。我想,时至今日,折扇在荣昌的赋税中,也占着大头吧。”
“那是,那是。”郑稷之乖巧言道,“军座初来乍到,便已对荣昌折扇如此了解,看来这把古蜀扇,今天是寻到千古知音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