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状元媒

字体:16+-

二十一世纪的一个初夏,中国作协在延安开“纪念毛主席《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的会,借机会冒着炎炎烈日,我回到了后顺沟,回到了黄土皱褶的深处,回到了四十年前生活过的地方。我的回来带有随意性,想来就来了,跟负责人请了一天假,坐了三个钟头的班车,出现在这个偏僻的犄角旮旯,来到这魂牵梦萦的落魄之地。这里现在被叫做了顺沟二组,仍旧是一个小得不能再小的自然村落。

公共汽车还要继续朝前开,前面五公里的顺沟一组是终点。这趟车在下午三点半返回县城,仍旧路过这里,就是说,我在后顺沟的时间满打满算有两个半小时。

两个半小时,我要温习完在这里四年的内容。

村里新添了几孔石窑,有了自来水管道。村街醒目的墙上刷着标语,提示出这阶段的工作重点。现在的重点是“少生优生幸福一生”,大概是说计划生育的,不知被哪个淘气的小子将所有“生”字下面一横全抹去,变做了“少牛优牛幸福一牛”。以前这面墙的标语装饰归知青操作,我们在上头画过红太阳和天安门,写过“大海航行靠舵手”,对上头的每一个坑洼都很熟悉。

路还是土的,路边种了两排小枣树,挖了一道排水沟,大概是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政绩。村里青壮年都出去打工了,只一些老弱病残在留守;麻将桌支在树荫下,打牌的人都穿着背心,似乎燥热难耐。几条慵懒的狗在街上溜达,几只鸡在草窠儿里钻进钻出。

天还是那般蓝,土还是那般黄,眼前景物,似是而非,如梦如幻。几十年过去,我在这里不再认识谁,谁也不再认识我,我的到来没引起任何人的注意。

透过几棵刚露出花苞的向日葵,我看到沟对面,那块相对平整一点的地界存在依然;那两孔曾经为我们遮风避雨的破窑洞,已经坍塌得看不出眉眼,长满了荆棘。沟下的水也干了,变做了断断续续的水坑,一步就可以跨过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