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状元媒

后记

字体:16+-

北京是我的故乡,从1968年离开她到陕西,已经四十多年了。有了一把年纪,便常常地怀念儿时的北京,那些个困苦、简陋,那些个热闹、温情,让人留恋,也让人一言难以道清。京畿之地文学素材丰富,随手拾来不用修整便是一篇不错的故事,内中饱含了北京人的苦辣酸甜,也饱含了北京生活的点点滴滴。

我母亲的娘家是朝外南营房住户,您要活着已经百岁了。从母亲那里,我认识了南营房,认识了北京市民生活的另一面。那里给了我善良和温情,给了我谦恭平和与善解人意。儿时铸就的性格即便是走南闯北,即便是鬓间白发丛生,也是无法改变的。这是生活的馈赠,命运的烙印。

这部长篇,从辛亥革命时期开始到改革开放的今天,跳跃地抒写了北京百年的人物众生相,北京百姓的价值观念,北京社会的风土人情。对于北京的过去和现在,这类话题似乎总是说不完,只要生命演绎着,便不会枯竭。

小说以父母的结合为契机,以家族成员和亲戚朋友的故事为背景,以我的视觉为轴线,冠以京剧的戏名而写成。其内容,本可以不出京城,陕北的“插队”、华阴的“农场”似是多余。但是我不能收笔,因为命运将我甩出了京城,将我安置在了黄土高坡,所以才有了《盗御马》、《玉堂春》。这是我这一代人的经历,是绕不过去的岁月,是京味题材的别样记忆。它们与《三岔口》的江西景德镇一样,是京城日月的延伸。

近些年写了一些“京味小说”,有人说这是老了的象征。我的确也是到了该老的年龄,我还是想在自己还没有到“老糊涂”、“老痴呆”的时候将一些事情写出来。人们可以不看,但我不能不写。因为它们和北海的白塔,和隆福寺的小吃,和通达的地铁,和街上往来的车流一样,是北京的一部分。它们使历史与今天糅合,将昨天与今天衔接,填充起北京构架的细部,使这座城市的内涵活跃而生动,使我的故乡充盈得满满当当。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