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章讲的是明成祖朱棣的二儿子、汉王朱高煦的故书。
一
朱高煦长得一表人才,不但魁梧雄壮,善于骑射,还有一种奇处,那就是他两腋的下边,长着几片象鳞似的息肉。向他献媚的人说那是龙鳞。古代以龙为天子的象征,朱高煦生着龙鳞岂不是注定要作皇帝吗?
朱高煦是明太祖朱元璋的孙子。太祖有二十六个儿子,孙子自然更多了。太祖曾把在京中(南京)的孙子们召集起来,办了个学堂,请老师教他们读书。朱高煦是其中最调皮捣蛋的一个.史书说:“高煦不肯学,言动轻桃,为太祖所恶。”
朱高煦的父亲朱棣,是太祖的第四个儿子,封为燕王,封地在北平(即今北京市)。朱高煦长大后随父亲在北平居住。那时他哥哥朱高炽已封为世子。世子是王位的继承人,将来可以接替父亲作亲王.而他将来则只能封个郡王。因此,朱高煦非常羡慕哥哥的世子地位。
朱元璋的大儿子名叫朱标,早年就册立为太子。后来朱标有病死了,该立谁为太子呢?朱元璋有意册立朱棣,他认为朱棣英俊勇武,颇像自己。但这里边却有点麻烦,因为朱棣上面还有二哥秦王朱挟、三哥晋王朱枫,把老四越次而立,老二、老三不会反对吗?再加上一些大臣坚持立嫡立长的法统,嫡长子死了.不是还有嫡长孙吗?他们建议不再立太子,而将朱标的嫡长子朱夕坟(wen文)立为皇太孙。将来就由皇太孙继位。朱元璋最后同意了大臣们的这个意见,立朱允坟为皇太孙。
公元1398年.朱元璋逝世,朱允坟继位,是为惠帝,年号建文。
朱允坟有两位老师,他们是兵部尚书齐泰和太常寺卿黄子澄。他俩见惠帝有二十几个叔叔,俱都封王,掌握着很大的权力,说不定什么时候就会发生事变,因此也像西汉的晃错那样,建议惠帝削藩。同时又怕各地亲王来京奔丧,趁机闹事,便颁下诏书,假说是太祖的遗诏:为了节约民力,让亲王在藩地尽礼就行了,勿须亲自来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