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9年,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在瑞士巴塞尔召集105个国家和欧盟共同签署了《巴塞尔公约》,制定出有害废弃物(或其他废弃物)越境转移和处置等相关规定。1992年5月该条约正式生效,成为一部环境保护方面的重要国际法,目前约有170个缔约方。
作为第一大电子垃圾生产国的美国至今未加入公约。
—— 维基百科“巴塞尔公约”词条
1
那是一艘手工精细的木质帆船模型,规矩地摆放在玻璃展柜内,故意做旧的红褐漆色泛着亮光。周围并没有常见的全息场景,取而代之的是一张手绘的硅屿及周边海域地图,可以看出,绘图者竭力展现当地美好风光,浓墨重彩得不甚自然。
“……这是硅屿的吉祥标志,象征着丰收、富庶及和谐……”
斯科特·布兰道出神地盯着船身,并没有留意解说员说些什么,那颜色与质地,尤其是张扬的风帆让他回想起昨晚宴席上的清蒸龙虾。他并非素食主义者或是WWF[1]的狂热粉丝,只是盘中凭空多出的第三只螯足及经过巧妙修饰的背甲让他心生疑虑。每当想到这背上增生节肢的“野生龙虾”很可能出自附近海域养殖场时,他便兴趣大减,只好眼睁睁看着官员们大快朵颐。
“斯科特先生,明天您想了解些什么?”林逸裕主任带着酒劲儿用方言问他。
助理陈开宗并没有纠正称谓上的错误,照直翻译过去。
“我想了解硅屿。”斯科特被灌了些白酒,但还清醒,他略去了“真实的”这个定语。
“好!好!”满脸通红的林主任转过头跟其他官员说了句什么,所有人大笑起来。陈开宗并没有立即翻译,过了一会儿,他说:“林主任说,一定满足你的愿望。”
他们在这间冷气强劲的硅屿历史博物馆里已经待了将近两小时,而且丝毫没有结束的意思。解说员操着口音浓重的英语,带他们穿过明亮光洁的展示厅,经由古代诗文、政府函件、修复照片、仿制器具,用塑胶人偶装置的生活场景和伪纪录片,介绍硅屿由公元9世纪至今逾千年的历史。显然博物馆的布展水平未如理想,原本期望观众由鱼米之乡步入工业社会,再进入信息时代的意图,在斯科特看来,只不过是一间又一间沉闷乏味的遗迹陈列室,配合照本宣科的解说词,催眠指数几乎比得上军营里的教官训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