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喜剧

四十九

字体:16+-

贺加贝还真觉得不好办,怎么眼看着一个卖葫芦头泡馍的,在声名面前,突然就变成了这样,他都不敢相信这是真的。王廉举初来乍到时,他就发现这人不太甘于活在幕后,老想登台表演。给了点“边角料”式的小角儿,倒也演得不错,但老爱抢主角的戏,几个主角都不待见。在业内看来,爱抢别人戏,尤其是抢主角戏的,就不是好演员,那叫“台风不正”。因此,台上用他,也是慎之又慎的。没想到,贺火炬离开的压力,一下把王廉举给压了出来,而且还一发不可收。

王廉举的演变,几乎在很短时间就面目全非了。写本子初红时,他甚至谦虚得有点过分,见谁不叫老师或张师、雷师、赵师、穆师、曹师不说话。连潘银莲也叫了潘夫人、潘老师、潘掌柜的。登台演“杂角儿”那阵,每次谢幕他都朝后缩。演出结束,他还要反复征求别人意见,看有没有需要改进的地方。对贺加贝更是百依百顺,谦卑得有些让他难以承受。王廉举本来不是这副模样,初请来时,甚至有点虚张声势。对前任编剧镇上柏树,基本是一概否定。文人相轻嘛,可以理解。但有时他糟蹋起镇上柏树来,也有些过于刻薄,比如说:“这位镇上老兄,本人无缘谋面。只从打的本子看,觉得搞悲剧也许是一把好手。搞喜剧嘛,还没有哪一点料、包袱把我整笑过。真是亏了你们这些演员,竟然能以喜剧的形式,把这两个剧场苦苦撑持到现在。”仔细想,这话够损的。在贺火炬和其他一些演员看来,王廉举的介入,让梨园春来的品位下滑了一大截。但上座率,却又在支持着他入主加盟后的“换将如换刀”。这次主角突然易位,他又大放异彩,自然是越来越印证了他的正确性与作用力。

大概是怕老板犯病,王廉举在大红大紫后,对贺加贝也还表现出了谦卑的一面。比如谢幕,观众在狂呼乱喊王廉举的名字时,他也会再三再四地把老板朝前推。贺加贝也的确犯过病,但很快又接受了这个事实。毕竟梨园春来是自己的摊子,眼下还东拉西借着几十万债务。突然冒出个王廉举,能“树叶一样揽钱”,不比一时抢了自己的风头重要吗?不过王廉举的谦卑,很快就变成了要挟和“拿糖”。“拿糖”,是唱戏行最流行的词:就是掰扯、造怪、用各种办法耍大牌的意思。王廉举由谦虚转向“拿糖”的第一个动作,是在他爆红的第二个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