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喜剧

五十八

字体:16+-

贺加贝当时弄走南大寿,也是迫不得已。为这事,潘银莲跟他吵了好几回,嫌他对待南老师太过分。他说:“吃竹子,屙笊篱,你得编出好戏来。要不然,梨园春来就要垮台,这是比石头都硬的道理。”

南大寿走人后,编剧槽中不能一日无马。其实贺加贝暗中已把新人物色下了。

这次无论从学历、年龄,还是时尚程度,贺加贝都做了全面考察。出去走走才知道,那些在剧场、电视上玩得特火、特溜的各种“秀”,谁背后没有一个编创团队。谁拥有更多这样的“幕后英雄”,谁就风生水起、大行天下。现在已不是传统的喜剧时代了。喜剧的包袱、笑点,都是要用电脑、数字模型往出计算的。他很快在一所大学的艺术系,找到了操刀手。

操刀手真名叫史来风,笔名叫史托芬。前两年,他跟人合伙编过喜剧风格的电视系列短剧,不过名字挂得挺靠后。前边有领导、制片人、导演啥的,他也不好争,又舍不得不挂名,就起名叫史托芬了。古希腊喜剧之父叫阿里斯托芬。他姓史,名托芬,也算是在讲一种衣钵传承。史托芬是一个大学艺术系的老师,职称是副教授。啰嗦一句,他老婆也是副教授。最近两人为评职称,都跟学校闹得有点紧张。他平常就带的剧作、剧论课。本人也搞了一些喜剧作品,都没咋出名,除非前边挂了别人的名字,才能拍摄和演出。当然,要真出了大名,贺加贝也就请不动了。史托芬的优长是,不仅自己能写,而且还有团队。有的是在校学生,有的已经毕业,在社会上漂着。他布置下作业,广泛撒网,最后总能捞几个好故事起来。再改头换面一下,加工加工,也就能朝舞台上搬了。

史托芬与贺加贝是偶然在外地一个剧场认识的。他也是去看人家的“脱口秀”节目。没想到,贺加贝就坐在自己身边,也是出来考察的。贺加贝的名气他早知道。梨园春来的节目,他也没少去看。当然,他还是有点学院派的味道,不大瞧得上贺加贝那些太过低俗的东西。不过,对贺加贝的喜剧表演感觉,他还是赞不绝口。认为贺氏喜剧自然、发自内里,而非生胳挠、硬幽默、强讨好。只是可惜了内容的疲软乏力。对于镇上柏树时代的作品,他给了两个字:凑合。但补了三个字,带一个儿化音:业余范儿。对于王廉举时代,他也给了两个字:恶俗。但补了四个字:不忍卒读。而对于南大寿的喜剧,他还是给了两个字:老旧。但补了八个字:夕阳晚照,无可挽回。一番谈吐,让贺加贝大有相见恨晚的感觉。那天晚上,他们在那个城市的街道上,步行着交谈了三个多小时。最后还没谈过瘾,贺加贝硬是跑到史托芬下榻的酒店,在人家沙发上窝蜷了一夜。直到快天亮时,他们才把一切搞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