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迈阿密一家小医院里待了几天。我只受了一点轻伤,已经逐渐在复原。那几天,我也接受了调查员的询问,描述当时的状况。另一方面,我也开始真正感受到万诺文已经死了。也就是在这段期间,我决定离开基金会,自己开一家诊所。
不过,我打算等到复制体发射之后再告诉别人这件事。在这个关键时刻,我不想让杰森烦心。
跟前几年改造火星的行动比起来,复制体发射计划显得有点雷声大雨点小。它会达到更伟大、更微妙的成就,然而,正因为整个计划只动用了几枚火箭,时机的掌握也不需要太精确,计划太容易执行,花的钱又少,反而没什么戏剧效果。
罗麦思总统打算把这项计划变成美国人的专利。罗麦思总统让太空总署和基金会的高层人士把持了复制体科技,拒绝和其他各国分享。他的举动触怒了欧盟、中国、俄罗斯和印度。火星数据库的公开版本中,相关的段落都被罗麦思下令删除了。引用罗麦思的话,“人造微生物”是一种“高风险”的科技,很可能会被人用来“当作武器”(其实他讲得也没错,连万诺文自己也承认)。因此,美国人有义务负起“保管的责任”,管控情报,以防“纳米科技扩散,沦为一种全新的致命武器”。
欧盟咒骂美国人犯规,联合国也召集了一个调查小组。然而,全球遍地烽火,到处都有小规模的战争,在这种情况下,罗麦思的说辞倒是有一定的分量。不过,如果万诺文还在,他可能会反驳说,同样的科技,火星人已经用了好几百年,大家也还相安无事,而火星人和他们的地球祖先一样是人类。
由于这种种原因,那年夏末,卡纳维拉尔角发射火箭那一天,现场的观众寥寥无几,媒体也漫不经心。毕竟,万诺文已经死了。自从媒体大幅报道万诺文遭到杀害的事件之后,新闻价值也已经所剩无几了。如今,四枚沉重的三角洲火箭巍然矗立在海上的发射架,感觉上仿佛只是为万诺文的追悼会作了一点交代。或者更悲哀的是,那会沦为老调重弹,沦为当年种子火箭发射的翻版。只不过,如今这个年代,大家已经越来越不抱什么希望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