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上古神话:全四册

第一百三十九回 尧作《大章》乐·皋陶做象刑·分九州为十二州·大封群臣·尧居于城阳

字体:16+-

且说文命退朝之后,回到私第,顿然有许多同僚前来拜访。文命和他们谈谈,才知道治水期间朝廷中曾经做过两桩大事。

舟张辟雍,鸧鸧相从;八风回回,凤凰喈喈。

后来享上帝的时候,奏起这乐来,百兽蠢蠢,相率而舞,可见乐的感物全在至德,不在于制作之繁简了。这是一项大事。

还有一项大事是制刑,是皋陶提议的。皋陶自从到南方见了三苗那种残酷之法,深深有所感动,所以回到帝都之后,便提出一种意见。他的意思,以为用刑之道是国家出于万不得已,所以用刑的原因有两种,一种是要本人自己知过而改悔,一种是要使人人以此为鉴诫而不敢犯。但是这种都是治标之策,不是根本的办法。根本办法首在教化,使人人知道善是当做的,恶是不当做的,那么何至于尚有犯法之人?刑罚可以废而不用,岂不甚善?然而这一层岂易办到?其次则不能不用刑罚,但是与其使他们以受刑罚为可畏,不如使他们以受刑罚为可耻,使他们畏怯。但是,胆小者畏,胆大者竟不畏,你又奈何了他?即使大家都畏法了,亦不过是不敢犯法,并非是不肯犯法,仍旧不是根本解决之道。况且对于犯法的本人而言,要他改悔,那么必先给他一条可以改悔之路。假使如三苗的方法,杀的杀,刖的刖,劓的劓,黔的黔,宫的宫,死者固然不可复生,刑者亦岂能复续?即使他要改过自新,其道无由。因此这种刑罚岂但残酷至极,简直是岂有此理。

所以皋陶的提议,第一个是象刑。仿照三苗的成例,有墨刑、劓刑、剕刑、宫刑、大辟之刑等等,但是不用实做,而都用画像。如犯墨刑的人,头上给他蒙一块帛;犯劓刑的人,身上给他穿一件赭衣;犯剕刑的人,膝上给他蒙一块帛而画出来;犯大辟的人,给他穿一件没有领的布衣,这么一来,他肉体上并无痛苦,而精神却是痛苦不堪。走到这里,大家都指而目之,说道“罪犯来了”;走到那里,大家亦都指而笑之,说道“罪犯来了”,由精神的痛苦而生出愧耻之心,由愧耻之心而生出改悔之意。他果然能够改悔,只要将这种衣服脱去,依然完完全全是一个好人,并没有一点形迹看得出,所以这种象刑确是一种顶好的方法。但是到了后世,羞耻之心唯恐其不打破,而且用刑亦不能确当,那么这种刑罚自然用不着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