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兵谣

痛苦与欢乐的自我剖析

字体:16+-

石一龙:最近读了你的长篇小说《乡谣》,读了以后被陶醉了。整个心里都是那些人物,好像一下子也回到故乡去了。既沉实而又诗意、空灵,仿佛一幅江南的风景画。请你谈谈创作这部小说的过程。

黄国荣:《乡谣》能让你陶醉,令我高兴。作家最了解自己的作品,我对自己以往的作品不敢说大话,但我相信《乡谣》的魅力,它是能够让真正喜爱小说的人陶醉的。作家最大的快乐是,当他的用心和苦心追求被别人读懂,被同行理解认可;作家最大的遗憾是,同行和专家误读,或者草草浏览没解其中之味。张鹰写的评论的标题说出了我对《乡谣》的追求:史诗笔法,淡雅画卷。《乡谣》出版后,出版社似乎并没有看好这部作品,没有做任何宣传,也没有开作品讨论会,这对作者是非常无奈的事,我自己不可能跑出来喊。倒是素不相识的陈辽先生和解放军艺术学院文学系的几个年轻人自发地写了几篇评论文章。几个文学圈内的朋友倒是给了它很高的评价,有人拿《乡谣》与余华的作品比,如何如何。我理解他们是给我鼓励。要说写《乡谣》的体会只有一点,创作准备对作品成败至关重要。《乡谣》的创作准备是非常充分的。我在后记里说了,二祥这个人物在我意识里存活差不多二十年了,真正主导我创作构思也已有十年左右。我之所以不让他草草诞生,是想尽可能把他孕育得健康一些、结实一些。人物不孕育好,我是不敢动笔的。在这些年里,我一有空就走进二祥的生活世界,我与他探讨他的人生目的,探讨他的婚姻,探讨他的命运,研究他的性格习性、他的喜好和厌恶、他的兄弟、他的邻居,商量他一辈子最爱的是谁、最恨的是谁、最敬的是谁、最畏的是谁、最同情的是谁;探究他为了实现他的人生目标,他一辈子都做过什么、做成了什么、做坏了什么、做过什么好事、做过什么坏事,帮助过谁、坑害过谁。一点一点想,一点一点积累,把这个人物想活。另一方面的准备是对故乡风土人情、风俗习惯、婚丧嫁娶、典章礼仪、人情世故、乡村文化做回忆和收集,找了县志,核对查证一些历史、时节、重大变革的时间。再一方面是回忆收集我们村和我们小镇五十年间发生的事件、风波、变迁,勾勒出五十年的社会进程的框架。再一方面是语言的准备,磨炼选择既有江南乡土气又大众流行,还富有文学意味带韵味的语言。为此我调动了青少年时期故乡的全部生活积累,抱着写了这部《乡谣》不再写故乡长篇的打算。孕育活人物,积淀好文化,结构好框架,磨炼好语言,然后一气呵成。初稿只用了四个月的晚上和节假日的时间就完成,写得非常顺手。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