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人干什么去了,老是不回来,大家就习惯了这么说:
赵巧儿送灯台,
一去就永不来。
说是这么说,哪里晓得这话里头包含着教训呵!
赵巧儿是鲁班的徒弟。鲁班就是最巧的人了,赵巧儿自认为比他还要巧。
据说有一回,鲁班用木头做了一条狗来代替真正的狗,模样儿完全和真正的狗一样,还会跑,会咬人,见了熟人还懂得摇头摆尾地讨好。它不仅是能够代替一条真正的狗,比起真正的狗来,它还要逗人喜欢些:它不吃东西不拉屎,也不洗了澡把脏水抖到人身上,进屋不带跳蚤来,颈子上也不长狗蚊子。应该这样说,它只有狗的优点,没有狗的缺点。
赵巧儿也用木头做了一条狗。他这条狗,个儿比鲁班那条大,样子也比鲁班那条凶。它也是和真正的狗一模一样。他做这条狗的时候,是没有向他的师傅—鲁班请教的。他向来不愿意当面去求教师父。他愿意偷手艺,不愿意学手艺。因为他不虚心,他讲面子,他不服输。学手艺是要谦虚,要把自己不懂的地方说出来的。偷手艺呢,就不然了,那只有显得自己聪明。他把狗做成了,他不虚心的结果也暴露了,—他的狗不会动。
怎样让他的狗能够动呢?怎样去学师父这个窍门呢?他还是不愿意当面求教。他找师娘去了。他甜言蜜语地向师娘讨好,向师娘献小殷勤。他要求师娘去问师父,还要求师娘替他瞒住,不要露出口风是他要她问的。师娘说,问是可以问的,只是,她不懂这些手艺上的事情,就是师父说了,她也不能再原原本本地说得出来。赵巧儿就要师娘把他关在柜子里,然后再把师父拉到柜子跟前来套他的话。师娘依了他的,他也就这样偷到了这个窍门。这只是他偷手艺的办法之一。把窍门找着了,他连夜动手改他的木头狗,做到天亮,他的狗也活起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