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黄金岁月:全二册

第103章 冰释前嫌

字体:16+-

一个月的时间不算长,但也绝不短。张新阳已经适应了井下的工作。井下的所见所闻让他对东矿区改革坚定的信心开始动摇了,他隐约意识到,刘成功的方案并不是万全之策,而郭志明、高建义、周思一干人的想法也并非空谈,他开始犹豫,开始迷茫,开始重新思考一切。

随着时间的推移和深入的相处,高建义对张新阳的态度也开始慢慢转变。张新阳能吃得了苦,也能受得了罪。井下的工作除了脏险苦累外,并没有多少技术含量,他也很快就掌握了井下的基本技术规范和主要设备的操作流程。张新阳并非他们想象的那么弱不禁风,也不完全是他们印象当中只会夸夸其谈的“笔杆子”。更为重要的是,张新阳的适应能力很强,很快就和工人们打成了一片。这些都让高建义他们闻到了张新阳身上的“泥味儿”,高建义他们开始称呼张新阳为张部长,而周思更是直截了当地称呼张新阳为小张,他们之间隔阂着的冰雪开始消融了。

高建义开始和张新阳有了交流,张新阳偶尔也会请高建义和周思一起去混合着酒精和汗臭的小餐馆。在呛人的散酒的刺激下,一天的疲劳在他们肆无忌惮的喧嚣中发泄,可无论他们谈论什么,最终都绕不过一个话题——矿上的出路在哪里?

高建义总是意味深长地说:“张部长,目前矿上就是这么个半死不活的现状,我们的井下不是没有煤,我们的工人不是不好好干,但技术、设备跟不上,自主销售权统得太死,产量和销量总是上不去,兄弟们的日子难啊。”

这个时候,周思总会补充道:“小张,以前你总说这个新创焦化厂创了效、盈了利,可矿上的职工也就涨了两百块钱的工资,什么效益不效益的,我们根本体会不到。唉,要是上次郭总的方案能通过就好了。我给你盘算盘算。第一呢,政策上我们有林阳县里支持,不再像现在这样,哪个部门都要来揩油,就是办不了事。第二呢,经营上有民营管理团队闯市场,自己采煤自己卖,这么好的市场环境,哪儿能不赚钱呢?第三,有政府和集团公司控股做后盾,无论咋样,兄弟们不用担心下了岗。真要是这样,嘿嘿,不管哪个矿、哪个厂的人,都得羡慕咱东矿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