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科幻名家典藏系列(全套10册)

字体:16+-

不管怎样,以特殊的方式来到这世上的再生砖,终于获得了广泛而一致的好评。这种情况,在建筑师的那个时代,其实已经很少见到。因为只要是先锋的艺术,只要它有些离经叛道,装置也好,行为也好,摄影也好,建筑也好,一旦出现在国内公众的视野中,都会引发很大的争议。然而,对于再生砖的成功,却少有异议,因为它是在那么一个特定的背景下产生的。人们说:

真是非常让人敬佩。

很好的计划,很踏实的行动。

工艺、原料、生态、社会、经济的整体关注和综合解决。

对比起来一些理论就显出些苍白了。

作为建筑师,对社会经济现实和生态环境的关注,正是建筑学的题中之意。

低技术是一种面对现实的策略。

是否,正是因为关切了实实在在的现实,由于现实的具体和不可复制,所以,作为产品的再生砖也难于在他处复制。

再生砖让人想起莱特的砌块。

因其独特性所引发的和这种独特性的适应的可能,需要持续的长久的关注!

……

总之,当时的人们就是这样激动地表述着对再生砖及建筑师的看法,但实际上,艺术与应用的关系却更加纠缠不清。而查找这些昔日的资料,很耗费我的时间和精力。建筑师所处的时代,大量信息通过很虚幻的一种叫作互联网的渠道来传播,其真实性难以甄别。而传播即意味消亡,沉没入空泛而无际的大海,失去了最初想要表达的意义。就像那场灾难一样,再强烈的震动,也终要归于静止。但我为什么如此执着呢?后来思忖,我也有可能是被那个词语—“不可复制性”—吸引了吧。就算对于人类这个物种而言,传统的看法是:存在,就仅仅存在一次,然后便永不再来了。恐龙是这样的,渡渡鸟是这样的,巴厘虎也是这样的。根据目前掌握的情况,就在我们这个宇宙中,并没有在第二个地方、第二个时间出现过恐龙、渡渡鸟或巴厘虎。拥有三百万年历史的人类亦如此。所谓转世什么的,那也只是一种自我安慰的说法。如果你不再能记得前生的那个自己,那么,便只是徒劳地再做一个彻底的新人,生命仍然独一无二。然而,如今,以灾难之砖为媒介的人工方式的再生,却试图使存在成为可以无数次循环的格局,把由生到死、由死到生、生死相续的程序一气呵成,打破了自然界的成规。还能说这仅仅是应用,而不是艺术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