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无名者之国

我不属于他们 美国科幻圈的诞生

字体:16+-

文/杨枫

雨果·根斯巴克说:要有光

谈及科幻的起源,人们的第一反应往往是玛丽·雪莱的《弗兰肯斯坦》,或赫伯特·乔治·威尔斯与儒勒·凡尔纳这两位“世界科幻之父”。这种唯作品论的观点自有其道理,然而,科幻作为一种亚文化走上历史舞台,却比科幻小说的诞生晚了整整一个世纪。

一切始于20世纪20年代,始于大洋对岸的美国。受凡尔纳、威尔斯等作家的影响,《大商船》和《故事会》等美国杂志都开始零零散散地发表科幻小说。凡尔纳将“科学冒险小说”和“失落的世界”融合在一起,由此产生的惊险刺激的异域探险故事为后来的纸浆冒险小说奠定了基础;威尔斯在创造了许多科幻故事原型的同时,在作品中融入了对社会和政治的关怀;埃德加·赖斯·巴勒斯则通过《火星公主》和《人猿泰山》唤起了年轻人对异星和密林的憧憬……这些科幻巨匠初步塑造了20世纪初科幻迷对科幻的印象。但是受到作者少、作品少等原因的限制,科幻尚且不成气候,没有产业,更没有文化氛围。

打破局面的是一本名叫《诡丽幻谭》的杂志。《诡丽幻谭》虽然主营怪谭故事,但是为其供稿的作者却是霍华德·菲利普·洛夫克拉夫特、克拉克·阿什顿·史密斯、奥古斯特·德雷斯和罗伯特·霍华德等作家。他们向惊悚恐怖故事里注入了超自然元素和科学元素。洛夫克拉夫特开创的“宇宙恐怖”和“克苏鲁神话”更是凭借“超越性的不可知”而影响了科幻、奇幻和恐怖领域。凭借这种早期类型跨界,《诡丽幻谭》同时将科幻迷、奇幻迷和恐怖迷汇集到了它的旗下。

不过,科幻迷和其他类型文学的爱好者却有着一项本质区别,即科幻迷更看重作品中的科学和技术元素的真实性。而《诡丽幻谭》的定位势必让它无法永远只满足科幻迷的兴趣。雨果·根斯巴克,这位被后世誉为“科幻杂志之父”的科幻编辑,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开辟出科幻的新天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