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被遗落的三万年

字体:16+-

2016年夏,我无意中读到一则征稿启事—第二届“晨星”科幻文学奖征稿。那一刻,用普希金的话说,“新魔鬼潜入我的心坎”。在其后的十多个夜晚,抱着试一试的心态,两部作品从头脑滑落纸面。一部中篇《地球的最后诗篇》完稿,一部长篇投稿时尚为提纲,题目也不叫“被遗落的三万年”,而是佶屈聱牙的“隐秘统治者”。

距我如饥似渴、半懂不懂地翻阅《简·爱》和《复活》,开启最初光辉灿烂,其后若有若无的作家梦,已经过去整整二十年了。二十年间,闭门读书,朝九晚五的工作生活,日子循规蹈矩,就像路边的野花野草,沉醉于自己淡淡的、不为人知的芬芳。幸福,但似乎少了点什么。直到那一则征稿启事,在恰当的时刻将沉睡已久的梦想唤醒,让我忽然忆起中学时代,野心勃勃、不谙世事的期许……

当然,生活磨砺了我。而立之年,再不会如血气方刚的毛头小子,为一点新鲜念想激动得坐立不安。敲下最后一行文字,按下发送键,两部作品便自动滑入记忆深处。直到四个月后,我惊讶地获悉它们均被大赛提名;时至今日,中篇和长篇先后得以出版—于我,堪称奇迹。有句英文名言:Publish or perish。出版,是所有舞文弄墨者最执着的心愿。然而,在惊叹于自己好运气的同时,另一个声音依旧在耳边萦绕不断:科幻,我竟然写了科幻!

我与科幻结缘,颇为浅近。启蒙于世界名著的博大精深,过渡到诗词歌赋的雍容典雅,延伸至历史哲学的微言大义,在我的私人阅读生涯中,科幻最初只占据一个微不足道的角落。印象中,读到的第一部科幻不是真正意义上的经典—法国作家皮埃尔·布勒的《猿猴星球》,如今已被电影用烂的点子,在当时十多岁孩子眼中新奇而有趣。作品中严谨实证的科学态度,更令人印象深刻。然而读过,也就放下了。重拾科幻是在高中时代,在热爱科幻的同学影响下,一期又一期《科幻世界》开始攻占书架,外国名家的作品同时登场。科幻文学用**不羁的想象,为我波澜不兴的生活开启了新维度,恢弘、绚烂、天高地阔。一篇接一篇,我沉醉于发现的喜悦,直到传奇的《三体》在《科幻世界》上连载,刘老师的文字更是伴随我从大学步入社会。我想,打算动笔写一部科幻小说的念头,就是在那时悄然潜入心坎。

上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