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赤膊书生
风后面是风,天空上面是天空,道路前面是道路。
——海子
阮籍一号最近的状态很不正常。
作为初代探路机器人,他的元器件的确算不上先进,不过肯定能满足基本的探路要求。但是,它最近的表现和这个结论是相违背的。
八月的一个星期六,我坐在办公室里,监督阮籍一号工作。我连接上它的传感器,一幅地图出现在我面前。地图显示一片漆黑,只有阮籍一号所在的位置闪闪发光。这像极了“前迷雾时代”的RTS类游戏。阮籍一号扮演的就是魔兽或者星际开局时那个探路的小农民角色。
唯一不同的是,眼前所见并非游戏。
事情要追溯到“前迷雾时代”。那个时候,天是蓝的,山是青的,太阳强烈,水波温柔。后来,一切都变了。地球上所有地方的能见度降到五米以内,五米以外,尽皆迷雾。文艺青年们热爱的那些词,什么“远方”,“野望”,“地平线”,“水天一色”,统统从词典里销声匿迹了。
科学家苦心孤诣地探索这些迷雾的成因。但是却连基本的迷雾样本都不能获得。迷雾虽然可见,但却并不像实际存在着的。所以没有办法分析它的成分。后来,另外一种假说慢慢站住了脚。“迷雾”本身并不存在,它是一种作用机制,可以改变不断改变人类视网膜的焦距。说白了,这种东西,可以让人同时成为近视和远视。仔细思考一下这背后的意味,人们不寒而栗。
某种力量,改变了世界对我们的呈现方式!
用“前迷雾时代”的话来说,“这是上帝的活计”,或者说,是撒旦的活计。总之,诚惶诚恐的人类不敢对那背后的力量进行深入的探索,实干主义者则开始着手解决现实问题。
这种情况下,探路机器人应运而生。阮籍一号就是那个时候诞生的。它们的技术原理其实并不难,这种机器人作为人类的新眼睛,将拍摄到的图像传到云端,云端将所有图像进行整合,将其转化为电信号回传给视神经。通过它们,人类将再次看见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