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每一个边缘学科的研究机构一样,古生物研究所和它的研究一样带着一种陈年的灰土味,从墙皮剥落的走廊,到破了一个洞的二楼天花板,一切的一切都和橱柜里放着的三叶虫化石一样老旧残破。当然,我以我的人格保证,所有的陈旧装潢不是刻意为之,只是穷得年久失修罢了。就像我的导师说的,整个古生物研究所从上到下只能分出两类人,有理想的穷鬼和没理想的穷鬼。
唯一的例外就是现在站在门外大喊着“有人吗?”的冯海曼,他有理想,而且有钱。
本来我们应该把这金主像菩萨一样供着,可这时候每个人都缩在自己的小隔间里,一副噤若寒蝉的样子,我邻座的老李在听到那个声音的时候还跳了一下,好像屁股上被苍耳扎了似的。
冯海曼,五十二岁,高鼻梁,留一头不羁的长发,像个落魄的摇滚歌手,另外,特别有钱。如果不是他的作风实在和中国人的观念格格不入,我们会很喜欢这位出手阔绰的日耳曼人。
他喜欢开玩笑。我曾经见过他拿着地图在城市火车站问路,看路人绞尽脑汁翻出一大半都还给了老师的蹩脚英文帮他指出方向,然后在道别时,大笑着用流利的中文说,“谢谢你,先生”!实际上冯海曼生在中国长在中国,讲流利的中文,英语带一口奇怪的中国口音,半句德文都不会讲,每当提起德语的时候,他总是摊开手说——太难啦。
真不知道他的日耳曼血统都流到哪里去了,也许是全用来浇灌了那一头金发吧!
当然就这一点履历不足以让他在学界和研究所声名狼藉,真正毁坏他名声的还是他的恶趣味。冯海曼热衷于在世界各地挖各种各样的恐龙骨架,然后给它们命名,鉴于发现者的确拥有命名的权利,命名委员会对冯海曼的行为保持了最高程度的容忍,直到冯海曼打算把一种小型水生龙类命名为“皮皮虾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