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虫·大幻想家 科幻经典小说集(全4册)

幼态延续

字体:16+-

在21世纪初,人们以为这只是种心理疾病,专家们称之为“彼得潘症候群”。患者虽然身为成年人,年过而立乃至不惑之年,却依然不想长大,行事说话装嫩卖萌,仿佛永远生活在梦幻般的“永无乡”中,害怕现实,恐惧竞争,逃避责任与义务,不停更换伴侣,容易沉溺于药物或酒精所营造的虚幻庇护所中。

他们将所有这些归罪于过度保护溺爱的家庭成长环境,甚至怨恨自己的父母。

就像女性追求青春永驻,容颜不老,这一切不过是通往另一层阶梯的小小一步。

22世纪中叶,一种发育延缓综合征开始蔓延,患者的生物钟似乎比正常人被拨慢了数倍,第二性征延后至30岁左右出现,更年期随之推迟。科学家们似乎认为,人类通过各种技术手段将寿命延长到150岁以上,青春理所应当地会变得更长。大量文学作品和影像出现,赞颂漫长的青春,患者被塑造成人类进化的方向,在社会学家和人类学家的论证下,这种疾病大有全面逆转被文化建构成社会“正常态”的趋势,而其他所有人则沦为时代的残疾弃儿。

他们只看到问题的一部分。

与其他动物相比,人类有一个长得不成比例的不成熟期。在灵长类动物中,狐猴、恒河猴、大猩猩和人类的幼仔期(儿童期)分别是2年半、7年半、10年和20年。人类性成熟时间比黑猩猩晚了5年,长牙也是。为什么我们需要一个如此漫长的不成比例的童年?

科学家早在20世纪中叶便发现成年人类与幼年黑猩猩在生理上的同构性,小下颌、平脸和稀疏的体毛。人类与黑猩猩有99.4%以上的相同基因,但在随时间而改变的基因中,有近一半(40%)启动时间大大晚于黑猩猩,尤其在负责高等思考的大脑灰质中体现得更为突出。

所有的幼儿教育机构都会向家长宣称,大脑完全发育成熟之前,神经元突触尚处于未成型阶段,接收信息刺激的能力最强,脑容量的潜力巨大。